2月17日上午,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重慶市委網信辦、四川省委網信辦、中國經濟網共同主辦的“走進區域看發展·川渝奮楫譜新篇”網上主題宣傳在重慶江北嘴中央商務區正式啟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來自中央和川渝兩地的40多名記者,將用6天時間,兵分兩路深入重慶14個區縣,參訪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等多個點位,展開多角度、多層次的深度報道。
在啟動儀式結束后,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跟隨記者團來到行程的首站——重慶市水利局,探尋重慶走好綠色發展之路、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生動實踐。
工作人員正在現場演示“智慧河長”系統的工作模式。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馨月 攝
“智慧河長”助力河湖管理
1.83萬名河長實現智能巡河
近年來,重慶著力打造“智慧河長”系統,在全國率先實現省級河長制平臺智慧化、智能化。目前,全市1.83萬名河長已實現智慧巡河,為重慶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提供了精細化、智能化支撐。
采訪過程中,工作人員向記者團現場演示了“智慧河長”系統的工作模式。
屏幕上,一幅巨大的重慶市地圖緩緩鋪開,長江、嘉陵江、烏江等河流在地圖上逐一顯現。左側是重慶河長統計、水質概況等基本數據,右側則實時顯示了AI視頻系統監控畫面,畫面下方河段出現漂浮物、河岸有人釣魚等報警信息也一目了然。
“從系統中,我們還可以看見每位河長巡河的時間、路徑?!惫ぷ魅藛T一邊介紹,一邊隨機連線了其中一位河長,這位河長在連線視頻中表示,她目前正在巡查花園河,河水清澈見底,甚至能看到水底游動的小魚。
市河長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智慧河長”系統打破數據壁壘,匯集了來自全市水利、生態環境、規劃自然資源、城鄉建設、農業農村等多個部門的涉河涉污數據,完整、系統、綜合反映了河流特征和發展規律,從而為重慶實現“智水”提供了有力的大數據支撐。
據統計,目前,“智慧河長”系統已累計記錄1.83萬名河長巡河401萬人次,協調處置問題9.3萬個,500余個問題第一時間交辦、第一時間處置、辦結率100%,基本實現“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
近年來,在河長制的推動下,南川區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南川鳳嘴江的水也越來越清澈。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創新管理模式推進河長制
各區縣打造幸福河湖3.0版本
河長制工作開展如火如荼,重慶各區縣也逐漸探索出一些與其相結合的新模式。
如永川,就在“智慧河長”系統基礎上,探索出“河長制+網格化”的工作機制,分級建立網格化管理微信工作群,落實河庫網格633個、網格專管員454名,將相關信息錄入智慧河長數據監控系統,根據污染源臺賬對排查確定的重點污染點位,最后逐一校準坐標并錄入巡河平臺和系統。
南川區則是將河長制內容融入了村規民約中,并把遵守和執行河長制村規民約情況作為村民自治管理機制的重要評價標準和“星級文明戶”等評比的重要權重分值。經過4年實踐,該區218個村(社區)實現了河長制村規民約全覆蓋,群眾主動巡河、自覺管河、自發護河成為社會共識。全區河流出境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主要河流大溪河出境斷面水質從2020年起已穩定達Ⅱ類。
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多頭管”到“統一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重慶不少區縣的治水事業都取得巨大成就。在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道路上,重慶的步伐也越加堅定。
記者團正在采訪重慶市水利局副局長、市河長辦副主任任麗娟。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馨月 攝
81條河流面貌煥然一新
川渝攜手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保
川渝兩地河流星羅密布,僅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就達81條。
重慶市水利局副局長、市河長辦副主任任麗娟表示,川渝兩地已成立川渝河長制聯合推進辦公室,推動跨界河流聯防共治,并取得積極成效。
“重慶大足區與四川安岳縣簽訂了河庫警長合作協議,雙方共享信息、聯合巡查,實現跨界河流常態化監管;重慶梁平區文化鎮與四川開江縣任市鎮共享污水處理廠,共同收集處理農村生活污水……”任麗娟說,在省市跨界河流聯防共治機制推動下,重慶、四川相鄰市(區縣)還分級建立跨界河流聯合排查等機制,聯合監測、定時通報,形成治理合力。
任麗娟介紹,下一步,還將加強區域水網的互聯互通,通過制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水安全保障規劃》使川渝兩地的區域水網全面融入國家水網,并打造現代化水網,通過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加強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橋頭堡”地區的水安全進行保障;其次將加強上下游的聯動,做好水旱災害防御工作的信息共享;最后將通過加強跨界河流聯防聯治聯控,促進川渝攜手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保。
記者 張馨月
責任編輯:黃璐
責任編輯:Rex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