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迎接“開學季”,“藍馬甲”們活躍在京城各處。在車流、人流量較大的路口,身穿藍馬甲的志愿者揮舞著小旗,勸導行人遵守交通規則,為禮讓行人的司機“點贊”。
“綠燈亮起,請大家快速通過,不要在斑馬線中間逗留。”上周六上午,在海淀黃莊路口,來自雷霆應急救援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趙偉打出“通行”的手勢,引導行人有序過馬路。與此同時,站在她旁邊的志愿者打出小紅旗,伸出大拇指,向禮讓行人的右轉車輛“點贊”致意。遠處,幾位志愿者正在將隨意停放的共享單車擺放整齊。
春節假期后,全市廣泛開展“文明駕車、禮讓行人”志愿服務活動,為開學季營造文明有序的交通環境。海淀黃莊路口位于地鐵換乘站之上,周邊有人大附中、北大附中等學校,以及海淀醫院和多家商場,車流、人流量都很大,是一個重點路口。趙偉介紹,志愿者們早上8點半集合,9點起在路口四角就位,開展引導工作。
“我們倡導大家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行人不闖紅燈,車輛禮讓行人。”趙偉說,志愿者不是交警,也不是交通協管員,文明禮讓全靠“柔性引導”。“其實大多數人都知道交通規則,如果志愿者站在路口提醒一下,大家就會增強自覺性。”
趙偉還記得,志愿者們剛來這個路口時,行人闖紅燈、車輛不禮讓行人的情況很常見。她曾專門做過調研,一小時之內,竟有二三百人闖紅燈,因車輛搶行、不禮讓行人,行人和車主發生爭執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后來,紅綠燈有了倒計時,還設了非機動車信號燈,再加上路口志愿者的勸導,不遵守交通規則、不禮讓行人的現象銳減。
在志愿服務中,小志愿者往往能發揮出大大的作用。12歲的小志愿者李昊謙是一名六年級小學生,當天在媽媽的陪同下參與志愿服務。看到路口的小志愿者,一些想闖紅燈的人自覺停下腳步。“有時候孩子的話更管用。”趙偉說,這個路口很多是大人帶著孩子,如果孩子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很明顯。
隨著“文明駕車、禮讓行人”觀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到相關志愿服務行動中,“禮讓行人”已成為一項冬奧遺產。從2017年至今,“志愿北京”平臺累計發布“禮讓行人”相關志愿服務項目1500余個,參與志愿者4.9萬余人次,累計服務時長40余萬小時。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