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編者按:沒有風馳電掣的救護車呼嘯,沒有手術臺邊的驚心動魄,沒有ICU里扣人心弦的滴答聲,有這么一群特殊的護理人,她們持續陪伴,隨時化身溫暖的“話療師”,陪跑患者通往健康的“馬拉松”。
熊怡為透析患者下機。
降低流量,回血,分離管路,拔針,按壓止血,綁壓力帶……一系列幫患者下透析機的動作,十分熟稔。4月16日,蔡甸區人民醫院的腎內科血液凈化中心里,護士長熊怡像過去23年一樣,耐心細致,還不忘叮囑患者,壓力綁帶半個小時后就慢慢松一次。
“要不是你,我老伴早就不在了。”這是家住蔡甸街上的張爺爺每次見到熊怡都要說的話。那天晚上8時左右,下班回家的她剛洗完澡,突然接到科室打來的電話。一位楊奶奶在家突發心衰,被緊急送往醫院,需要立刻透析。但由于情況復雜,值班護士連續兩次穿刺都沒成功,只好向她求援。住在醫院隔壁的熊怡,二話沒說,頂著濕漉漉的頭發就往樓下跑。
當她趕到科室時,楊奶奶已經喘不上氣,渾身大汗淋漓,神志模糊。熊怡見狀,立馬戴上手套給病人穿刺,一次成功!看到患者動脈管里的血液成功流進透析機,熊怡提起的心還沒有放下,而是搬了個板凳,坐在楊奶奶床邊,輕輕地捏著她穿刺的手,慢慢地給她擦去額頭和手上的汗水,眼睛不時瞟向透析機上不斷變化的數字。在病床旁守護一個多小時,直到楊奶奶的生命體征平穩。
“只要患者的血一分鐘沒回到體內,我的心就一分鐘不能放下。”2022年,熊怡帶領的護理團隊負責的尿毒癥患者一度超過300人。盡管從早上7時開始忙碌,她們常常也是深夜才能下班。作為護士長的熊怡,她總是堅持最后一個走。
幾乎從患者第一天透析開始,熊怡就要持續不斷地守候,陪伴著患者開始血透人生的“馬拉松”。不少患者直言,跟熊怡待的時間比子女還長。
“‘有事就找護士長!’這是患者給予我的最大信任,更是我一直守護透析患者‘生命線’的動力。”自2012年醫院成立血透室伊始,熊怡擔任科室的護理團隊負責人已經11年,唯一不變的,是她每日清晨就開始忙碌的身影,勤懇地堅守。
(長江日報實習生徐港洲)
【編輯:余麗娜】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