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圖VR科普體驗區,讓青少年讀者身臨其境了解科普知識。本版圖片均為遼寧省圖書館供圖
遼寧省圖書館利用數字科技與配套場景對“酷雅”智慧閱讀空間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于4月23日向讀者開放。
(資料圖)
遼圖暢聽有聲墻無需下載任何APP,手機掃碼即可收聽。
沈陽故宮重要常設展覽之一“清前歷史展”展陳升級,通過近70件文物,將清前歷史娓娓道來;遼寧省圖書館利用數字科技與配套場景對“酷雅”智慧閱讀空間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已向市民開放,包括數字閱讀、VR科普閱讀體驗、暢聽有聲墻等多個硬核數字閱讀場景,讓讀者一次性體驗智慧閱讀的快樂。
這個“五一”假期,家門口過個文化假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除了沈陽故宮和遼圖有“上新”,記者還為您盤點了沈陽文博場所“五一”期間亮點活動。
沈陽故宮
重要常設展覽之一
“清前歷史展”改陳升級
“清前歷史展”改陳升級、故宮有戲主題活動、非遺展示……這個“五一”假期,沈陽故宮博物院推出了多項活動。
明萬歷十一年(1583)至清順治元年(1644),是清朝在東北地區奠基發展的階段,習慣上稱為“清前史”。沈陽故宮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歷史遺跡之一,也是目前收藏清前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
以清朝在東北地區奠基發展為主線,“清前歷史展”是沈陽故宮博物院重要的常設展覽之一。近日,該展覽改陳升級,展廳改為十王亭建筑群中的八旗亭,通過近70件文物,詳細介紹八旗制度創立等歷史內容。
沈陽故宮戲臺建于乾隆四十六至四十八年(1781-1783),為院落式建筑群,專供清帝東巡期間賜宴和賞戲使用。據史料記載,嘉慶十年(1805),颙琰東巡期間,曾在此宴賞隨駕王公大臣、地方官員,并上演昆曲折子戲。
“五一”假期第一天和最后一天(4月29日、5月3日),將推出“故宮有戲”主題活動,上演中國傳統戲曲——京劇、評劇。同時,演員將在戲臺廊下“扮戲”,觀眾可近距離感受抹彩勾臉,勒頭貼片,穿戴頭面等專業扮戲過程。讓觀眾欣賞戲曲、了解戲曲,推動傳統戲曲傳承發展,傳遞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非遺展示活動中,將邀請掐褶紙藝、版畫、布貼藝術、旗袍刺繡四位非遺文化傳承人進行非遺現場展演、展銷活動。非遺項目傳承人現場制作并銷售非遺產品,以活態展示的形式呈現非遺項目的精彩,盡顯非遺文化魅力。
此外,觀眾可在“文韻故宮 永福在茲”文創景觀處,親手拓印源自沈陽故宮清寧宮內乾隆御筆“萬福之源”匾額中的“?!弊?,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祈福納祥。
沈陽故宮博物院提醒市民,為確保觀眾和文物安全,提升參觀體驗和舒適度,沈陽故宮博物院于“五一”假期實行全部網絡購票參觀措施,售完即止,不接待未預約成功的觀眾。有出行計劃的觀眾,請及早通過“沈陽故宮博物院”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實名預約購票,并在預約時段內,憑身份證到館參觀。請不要在其他平臺購票,以免出現無法入館情況。
根據往年參觀數據分析,“五一”假期第二至第四天(4月30日至5月2日)為旅游高峰期,10:30—14:00為參觀高峰時段,請廣大觀眾及時關注沈陽故宮博物院門票預約情況,科學安排出行計劃,盡量避開高峰期、高峰時段,度過一個平安、歡樂的假期。
遼寧省圖書館
完成升級改造
智慧閱讀空間向讀者開放 體驗智慧閱讀的快樂
遼寧省圖書館利用數字科技與配套場景對“酷雅”智慧閱讀空間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于4月23日,向讀者開放。
這將不僅為遼圖“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起到一定的探索和示范作用。也將服務全省讀者用科技閱讀手段提升文化價值觀的引導。
在數字閱讀方面,遼圖精選經典展覽,應用三維建模與全景場景技術(AR)對展覽進行全面數字化實現,結合場景漫游,多媒體視頻,語音講解、圖片、文字介紹、手勢識別、人機互動等核心技術,為讀者提供永不落幕的視覺盛宴。通過大屏讓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能不受時空限制的觀看體驗這些精彩展覽。
在VR科普閱讀體驗區,青少年讀者可身臨其境學習科普知識,激發科普閱讀的興趣;在數字文化長廊,圖書可以直接在線閱讀,也可通過第三方掃描工具獲取在線閱讀服務或通過配套的手機客戶端掃描圖書二維碼,下載至智能終端進行離線閱讀。
在智慧閱讀空間中,設置的數字書畫臺系統,融入國內首次研發的以水代墨技術、毛筆三維空間力智能檢測技術、數字化毛筆智能仿真技術、紅外電磁雙觸控技術。以水代墨,以屏代紙,揮筆臺上,作品立現。從三國至今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的海量書法精品,可二次創作、欣賞、查詢、下載;在數字書法體驗中可自由學習、自由創作、分享、互動、展示,讓讀者真切地體會到傳統文化帶來的精神熏陶。
暢聽有聲墻精選了黨史黨建、文學文摘等30余個專輯,無需下載任何APP,讀者手機掃碼即可收聽;還可以暢聽8萬多小時的有聲頭條、有聲圖書、有聲期刊、專輯、電臺廣播等更多豐富有聲資源。
據介紹,“酷雅”智慧閱讀空間位于圖書館一樓南側,開放時間與圖書館開放時間一致,市民“五一”期間來遼圖,到這里來數字閱讀打卡是個不錯的選擇。
沈陽博物館
推出“講述文物故事聆聽家鄉歷史”活動
4月29日至5月3日,沈陽博物館推出“講述文物故事 聆聽家鄉歷史”活動,每日9時30分和13時30分,有專業講解員為觀眾帶來兩場文化服務,通過講述家鄉歷史,讓觀眾能夠在博物館中尋找關于家鄉的歷史記憶,傳承勇于進取的精神,匯聚更多的城市力量。
沈陽新樂遺址博物館
“小小考古隊”活動帶領孩子們感受沉浸式考古樂趣
5月1日和5月2日,沈陽新樂遺址博物館推出“小小考古隊”活動,由博物館、遼寧大學考古學畢業老師,帶領10至15周歲的孩子們進行手把手現場指導,學習新樂文化方面的相關知識,感受沉浸式考古樂趣。讓孩子們了解遺址破壞的成因、危害和保護辦法,深刻認識到保護歷史遺跡和考古工作的重要意義。認識從未見過的考古工具,為您解讀考古領域的各類專有名詞與發掘的小竅門,在挖掘中獲得知識,獲得樂趣。
同時,沈陽新樂遺址博物館還將在5月3日推出讀書分享會活動。
以上活動的具體報名預約方式,可關注沈陽新樂遺址博物館官方微信了解。
同時,博物館向觀眾發出 “五一”假期入館溫馨提示,人工定時免費講解時間為上午10:30;下午1:30;博物館嚴格執行門票預約制度,預約未成功者一律謝絕入館;新樂遺址博物館日承載量7200人,瞬時承載量2400人,達到日承載量或瞬時承載量上限,暫緩或停止入園。大型團隊參觀需提前致電預約。
皇姑文旅
沁染藝術展、植物標本展 展覽不停
4月29日至5月3日,《美麗的色彩》沁染藝術展將亮相皇姑區文化藝術中心3樓展廳。該展覽將區域非遺項目沁染、扎染原生態融合新晉創意展覽布展,將傳統技藝運用現代藝術重新解讀,新意中體現傳統技藝的強大魅力。通過展覽講述非遺故事,促進非遺活化利用。通過非遺項目沁染、扎染作品及文創作品的展出,將帶觀眾走近非遺技藝,了解沁染藝術。
同時,“五一”期間,在皇姑區圖書館,還可以欣賞到“知本草 識植物”植物標本展覽,該展覽通過宣傳介紹植物的種類、特征及生長習性等,普及草本植物知識,讓青少年通過展覽增長知識。
遼沈晚報記者 朱柏玲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