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造就各地異彩紛呈的飲食文化內涵。作為其中的一分子,“遼菜”的歷史源遠流長,清代的宮廷菜和王府菜,加上本地的市井菜和海鮮等構成現在遼菜的基本框架。
在餐飲市場上,遼菜常以價廉物美、量大實惠的市肆菜呈現,但在全國菜系版圖中遼菜聲名相對式微,遼菜如何傳承、創新、揚名?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特一級烹飪大師、省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終身榮譽會長劉敬賢。
劉敬賢表示,遼菜既有清代宮廷菜的精湛與考究、名貴與品位,又有市井菜的雅俗共賞,同時汲取了京、魯菜的傳統技藝精華,并融合了滿、蒙、朝、漢民族菜的特點?!叭诤稀笔冀K貫穿于遼菜的發展歷史,也是未來發展的路徑。
【資料圖】
“遼菜走出去也是融合的過程,地域文化的不同、飲食口味的差異,本身就要求我們去摸索,找到適合消費者需求的平衡點。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比如我們一些菜品具有濃香、味重的特點,但現在人們普遍追求營養健康,你就應當舍棄一些東西而來接地氣?!眲⒕促t說。
做菜貌似簡單,但蘊含了豐富的動植物科學、物理化學、文化、藝術等內涵,遼菜的發展和傳承,首先需要從業者熱愛這個行業,尊師重道,勤學苦練,傳承匠心。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在不少年輕人基本功不扎實,忽視了做好遼菜需要活到老、學到老。比如拿刀功來說,就有推切、拉切、鋸切、跳切、刨切等,要靠手腕而不是胳臂的力量來控制?;竟τ矊嵙耍沁|菜更好傳承的根基?!眲⒕促t說。
近年來,沙縣小吃、過橋米線、蘭州牛肉面等地域化食品風靡全國,提醒我們遼菜在推廣上亟待補宣傳的短板。劉敬賢也表示,我國傳統文化中飲食文化一直貫穿始終,有的地方則通過深挖某種食品的歷史、典故,更多賦予了食品文化內涵,成為推廣特色食品的軟實力。而遼菜在產品文化包裝和宣傳上,需要向這些地方學習。
“做好遼菜的推廣,除了要與現代技術相結合,還需注重當下的市場需求,緊跟年輕人的消費習慣?!眲⒕促t舉例說,“夜市里小吃唱主角,人們邊逛街邊品嘗美食,方便攜帶易入口的小吃最適合不過,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雪綿豆沙、鍋包肉等就可適當‘瘦身’,做成一塊一口的量,方便人們品嘗。”
此外,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美食文化也要與時俱進。劉敬賢認為,在當下借助互聯網的力量,預制菜是推廣遼菜的好方法。
早在1984年,劉敬賢與團隊便有了預制菜的嘗試,只不過那時,預制菜的概念還沒有現在這樣普及。作為時代催生的產物,今天的預制菜能夠讓美味片刻即享,與冷鏈物流等配套產業的結合,可讓遙遠的美食保證口感地送到身邊。
在菜品味道的調制與把控上,劉敬賢認為,“預制遼菜”并不意味著要一成不變地固守純粹的、傳統的遼菜味道,而是要相關從業者潛心調查、研究、嘗試、交流,摸準、摸透不同受眾的舌尖喜好,因人制味。
“不要擔心改變,改良的遼菜依舊是遼菜。”劉敬賢提醒,任何菜品推出前,都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試驗,決不能抱著省事的心理將預制菜做成千篇一律的罐頭味,這對推廣遼菜毫無益處。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