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一年一度又端陽,粽子荷包艾草香。6月22日,2023年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暨第九屆沈陽非遺博覽會在沈陽紅梅文創園開幕。精湛的技藝和精彩的展示,為遼沈百姓奉獻一場規模空前的文化盛宴。
這次活動由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共同主辦,是近5年來我省組織開展的最大規模非遺傳統技藝大展,囊括了非遺十大門類的近百個非遺項目、300余名傳承人。
開幕式上,《憶端午》《花蝴蝶之戀》《萬馬奔騰》《變臉》等演出節目,涵蓋了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岫巖民間鼓樂、遼西木偶戲等多個優秀非遺展演類項目。
遵循“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傳承理念,活動現場劃分為展示區、體驗區和快閃區三大區域。
展示區以傳統技藝展示為主,重點展示雕刻類項目、反映民族地域風情項目、篆繪捏塑等手工技藝和遼寧特色美食佳釀,通過匠心坊、民俗巷、篆繪堂、百藝園、珍饈房、美食街六大專題展區,將最精湛的傳統技藝、最精美的代表作品、最能體現技藝特色的生產原料和工具等展陳于觀眾面前,全景展現遼寧匠人的堅守和匠心的傳承。
快閃區組織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體育等類別的非遺項目,進行分時段輪流展演和互動,讓觀眾充分感受非遺的藝術魅力。
(遼寧日報 記者王笑梅)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