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為什么不用去內臟?
吃泥鰍雖然大部分時間不需要切除內臟,但是最好把泥鰍養幾天,并且用鹽水讓泥鰍的內臟里面的臟東西拿出來干凈但是,我建議吃泥鰍還是最好切除內臟,因為泥鰍的內臟是容易有寄生蟲,如果泥鰍處理不當,很容易引起寄生蟲感染。即使是高溫烹飪,也無法去除那些本身不干凈的物質,所以吃多了也會多少對身體有些負擔,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泥鰍不處理的內臟是自然不建議吃的。
對于體型比較小的泥鰍,直接放到清水里,養上幾天,中間換幾次水,讓它把臟東西吐出來。到最后的時候可以放一點鹽,這樣臟東西就吐得差不多了,一般就不用清理內臟,直接可以紅燒或者是油炸。味道不錯,而且沒有太多的土腥味
對于體型比較大的泥鰍,一般也是先放到清水中,讓他將臟東西吐出來一部分,然后放點鹽,繼續清理內臟。等到食用的時候,可以直接用剪刀將泥鰍的前端靠近頭部位置剪開,將內臟和腸道清理出來。不需要從后面一直剪到前面,因為泥鰍的內臟主要是靠近頭部位置。
泥鰍的保存技巧如下:1.泥鰍通常是活著下鍋,才最能保證療效,因此買回來后不要宰殺,先放入清水中,并且加入幾滴食用油到水里幫助催吐,待其吐盡泥沙再煮食。2.泥鰍生命力很強,靠氧氣就能存活多曰,若不是當日要煮食,只要暫養在清水里即可。
泥鰍和黃鱔的區別是什么?
1、品種不同
泥鰍:泥鰍屬于鰍科,我國南方分布較多,北方不常見。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鰍捕捉后,可鮮用或烘干用。可食用、入藥。泥鰍被稱為“水中之參”。
黃鱔:鱔魚屬合鰓魚目,合鰓魚科,黃鱔屬。亦稱黃鱔、羅鱔、蛇魚、血鱔、常魚、長魚等。
2、體型不同
泥鰍:泥鰍。體為長圓柱形,尾部側扁,口下位,呈馬蹄形。口須5對,上頜3對,較大,下頜2對,一大一小。尾鰭圓形,鱗片細小,埋于皮下。體背及背側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點。體側下半部白色或淺黃色。
黃鱔:體細長呈蛇形,體前圓后部側扁,尾尖細。頭長而圓。口大,端位,上頜稍突出,唇頗發達。
3、營養成分不同
泥鰍:每100g泥鰍熱量15.00大卡,碳水化合物2.90g,脂肪0.20g,蛋白質0.80g,纖維素0.50g,泥鰍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還有多種維生素,并具有藥用價值,是人們所喜愛的水產佳品
黃鱔:食部每100g含水分80g,蛋白質18.8g,脂肪0.9g,灰分1g,鈣38mg,磷150mg,鐵1.6mg。益氣血、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
4、功效不同
泥鰍:泥鰍性平、味甘,入脾、肝經,具有補中益氣、除濕退黃、益腎助陽、祛濕止瀉、暖脾胃、療痔、止虛汗之功效。
黃鱔:祖國醫學認為,黃鱔有補氣養血、溫陽健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醫療保健功能。
關鍵詞: 泥鰍和黃鱔的區別是什么 泥鰍為什么不用去內臟 泥鰍通常是活著下鍋 才最能保證療效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