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郭鵬
(資料圖)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推動鄉村振興,帶動農民致富的重要抓手,所以一定要把特色產業的“特”字做足。
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指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而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尤其是特色產業。
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寧夏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副院長文琦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推動鄉村振興,帶動農民致富的重要抓手,所以一定要把特色產業的“特”字做足。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增加收入,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激發鄉村發展活力。”文琦建議,應依托特色產業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圍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貫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把群眾“鑲嵌”到農業產業鏈中,拓展老百姓的就業和增收渠道,把特色產業鏈增值收益和就業崗位盡量留給農民。
▲文琦(右一)調研大棚種植產業。
打造農業全產業鏈
構建產業振興新引擎
灘羊產業是寧夏頭號特色產業,農民脫貧致富的法寶。
文琦調研發現,近年來,寧夏鹽池縣通過加快灘羊全產業鏈建設、促進灘羊規模化養殖、創新灘羊新型化銷售模式,持續推動灘羊產業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看,該縣不斷加大灘羊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項目支持力度,建設集灘羊展銷、電商分揀、冷鏈物流等功能于一體的產業園區,同時配套建設良種繁育基地、飼草種植基地、生產加工基地、科技研發基地。
同時,鹽池縣通過建設灘羊小鎮文旅融合項目,集特色餐飲、休閑旅游、特色民俗、文化創意、高端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產業綜合體,推動相關業態不斷豐富,灘羊產業鏈進一步拓展,灘羊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另外,鹽池縣不斷豐富產品種類,提升灘羊產品的附加值,開發了皮衣、皮畫、肥皂、火鍋底料等產品,通過提升灘羊產品附加值,增加老百姓收益。截至目前,鹽池縣已研發灘羊肉系列產品36種,開發羊毛系列產品48種,年生產鹽池灘羊肉加工產品5200噸、灘羊毛加工產品2230平方米。
在文琦看來,鹽池縣就是利用當地的特色產業,在“特色”上下足了功夫,才讓鹽池灘羊延伸產品不斷豐富,附加值持續提升,鹽池灘羊品牌價值日趨高漲。
堅持綠色發展
強化科技支撐
“應該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三大體系,做優做強特色農業,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轉型。”文琦認為,堅持綠色發展,是寧夏打造生態宜居和美鄉村的重要途徑。
對此,他向記者介紹了寧夏彭陽縣為實現增綠和增收“雙贏”目標,創新特色林果產業發展的模式。
近年來,彭陽縣建立“龍頭企業+科技部門+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形成企業與農民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聯結體和利益分配長效機制,增強抗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能力。以政策補貼引導當地群眾參與到紅梅杏、矮化蘋果等特色林果產業的種植生產到銷售各環節。同時,還大力組織展銷會、推介會等活動,來增強彭陽紅梅杏等特色產品品牌效應,增加銷售渠道。
今年,庭院經濟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充分利用家庭小院內外的資源和鄉村老弱勞動力。對此,文琦認為彭陽縣通過此前的做法和積累,在發展庭院經濟上具有很大優勢。
原來,彭陽縣近些年就以推進果園、菜園、花園“農戶三園”建設為重點,采取政府免費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群眾投工投勞的方式,在農戶房前屋后栽種紅梅杏、蘋果、花椒、核桃等經果林。有效利用了房前屋后土地資源,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彭陽縣庭院林果面積達3萬畝,每年可為農民增收3800萬元以上。
如果做得好,牛糞也能成為特色。
據文琦介紹,寧夏西吉縣興隆鎮作為草畜產業主要生產地,每年可產生畜禽糞污70余萬噸,鎮上引進一家現代農業服務公司,分別在幾個村子建設畜禽糞污處理車間,探索出了一條“村集體+企業+合作社+養殖戶+脫貧戶”的發展新路子,“牛糞銀行”年可處理畜禽糞污和秸稈16萬余噸,生產腐熟肥12萬余噸,實現直接經濟收入100萬元以上。
“牛糞銀行”有效將畜牧業發展與種植業發展連接起來,形成“優質飼草種植—養殖業—糞污處理—有機肥還田—農作物種植—綠色農產品銷售”的循環產業發展模式,實現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有效破解環境治理難題,實現農村人居環境面貌顯著改善。同時,提升了土壤肥力,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實現種養殖產業循環發展。
為了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西吉縣與寧夏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合作,依托黃土高原地區冷涼氣候條件,促進特色蔬菜產業提質增效,讓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打造產業振興堡壘
“農村富不富,全靠黨支部。”文琦建議,應該準確把握新時代村集體經濟改革發展的思想動力、高質量發展的格局,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組織優勢,把黨員組織起來、把群眾動員起來、把資源利用起來,因地制宜打好農村經濟發展“組合拳”。
據了解,彭陽縣為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堅持“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在哪里”,成立長城塬產業聯合黨總支,通過“黨組織+企業+農戶”“黨組織+黨員+農戶”有效運行模式,推動集體資產“活”起來、集體組織“強”起來、集體經濟“壯”起來。
至于鄉村特色產業究竟是什么樣的產業?鄉村特色產業與農業產業有何關系?如何依據鄉村產業自身的發展規律創建可持續發展的鄉村特色產業等問題,文琦表示,各地還需要提高認識,在理論與實踐上不斷推進創新。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原文刊載于2023年第5期《民生周刊》雜志
原標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寧夏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副院長文琦:鄉村振興 要把“特色”做足》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郭鵬
編輯:姜玉函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志社旗下融媒體平臺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