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臺灣粽子分野一般以臺中為界,形成南北兩派、北蒸南煮遙相喊話的局面。我家在臺南,2015年的端午期間,我有幸造訪福建省連江縣媽祖列嶼,親眼目睹那里的“藍眼淚”奇觀,品嘗當地獨特的甜筒粽。
夏至紛熱的空氣被基隆港飄著淡淡咸味的海風稀釋了,一艘渡輪大船緩緩駛進碼頭,接應新一批前往連江的旅客。2015年端午前夕,我跟隨連江縣旅游局的外宣團隊前往北竿、南竿兩個島采風,深入感受那里的人文信仰與節氣風俗。這艘大渡輪“臺馬輪”通常在晚上9點半左右出航,用一整晚的時間駛向距離臺灣島180公里、距離大陸15公里的南竿島。那一夜,是我平生第一次在搖晃的船只上睡覺,仿佛一直在做一個搖曳的夢。偶爾一個巨浪拍來,人們立刻會被顛得驚醒。迷迷糊糊之間已是凌晨五點。渡輪先下錨在東引島下客,而后用略微平緩的速度駛向南竿島,至此脫離了閩南文化的轄區,半只腳踏入了閩北地界。下船后,立即有工作人員遞上號稱“馬祖漢堡”的繼光餅,就是燒餅中間夾著雞蛋與肉排,再點綴一些黃瓜絲。顛簸了一夜的眾游客,此時吃起餅來格外生香。
連江縣旅游項目多以游覽戰地遺跡和探索在地信仰的遺留為主。走過北??拥?、大漢據點、云臺山軍情館、戰時喊話標識牌等戰時遺留,沿著坑道緩緩下行,一步一覺過往戰時的壁壘森嚴,也由衷感恩自己身處和平年代,內心體會著兩岸同胞從當年的炮火連天走到如今的攜手交流是多么不易。
天后宮與媽祖巨神像是連江縣人民的虔誠信仰照進現實生活的寫照。有意思的是,在這座將近30米高的媽祖神像的腳邊,建有一條祈??拥?,入口做成轎子狀,沿途仿船艙風格設計,象征神明時刻庇佑以海為生的兒女們,也意味著神明永保這一方海域風平浪靜。
這趟游覽除了觀賞文化建筑和感受信仰傳承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地處于特殊季風帶,具備獨特的溶氧環境,造就了海水在夜間能夠發出藍色的熒光,仿佛“藍眼淚”點綴在開闊的海面上。通常在四到八月為最佳觀賞時節,這是由于特殊藻類生物受到海浪拍打岸上的沖擊波動,發出短射頻波長的微弱藍光。在空曠的海岸線親眼見到一波又一波的藍色熒光席卷腳下,置身的整個天地間也隨之浪漫起來。
游覽的幾天正值端午佳節,當地朋友熱情地請我們品嘗特有的甜筒粽,粽身如甜筒狀,上平下尖,內里的糯米用堿水浸泡過,引出糯米本身的Q彈口感,裹上紅豆沙,入口彈牙,越嚼越甜,糯糯唧唧間口齒隨之生香。據說這甜筒粽源于閩北,粽身似錐,象征著獨立自主的文化風格。如此百花齊放的飲食方式,無不是中國人對食材極致追求的體現、在端午獻上的崇高敬意,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迭代與融合的綻放。(作者:謝建鋐)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