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上午,首屆地理標志產品國際博覽會(以下簡稱“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市順義區中德大廈舉行。北京市順義區商務局局長楊蓬勃、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副理事長、歐中經濟合作與發展理事會理事長潘鋒、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商務部歐洲司原司長周曉燕、羅馬尼亞駐華大使館二等秘書卡塔林·希洛普(Catalin Sirop)介紹情況,并答記者問。
會上,楊蓬勃介紹,順義區作為首都重點平原新城,當前正在聚焦國際化類海外,重點建設臨空經濟先行區和產城融合國際新城,推動構建“5+4”產業體系、集中打造四大重點產業功能區、著力提升宜居宜業水平。此次博覽會在順義區舉辦,將有利于進一步強化順義區與歐洲政商界交流合作,為拓展中德產業園朋友圈搭建重要橋梁;有利于拉動區內餐飲、住宿、交通等綜合消費,促進大眾消費;有利于順義區相關企業和產品擴大國際影響力,打造順義名片。
周曉燕表示,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深耕國際投資與經貿合作領域多年,始終致力于搭建多雙邊經貿合作橋梁。中國消費者對高品質地理標志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既是國內消費升級的機遇,也是我們落實商務部促消費政策的重要抓手。商務部近年來推出的“消費提振年”“三品”戰略等系列政策,為地理標志產品對接市場需求指明了方向,而我們將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努力通過地標博覽會落實這些政策,把更多更好的地標產品推介給消費者,推動國內外地標產品與中國消費市場對接滿足日益增長且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
潘鋒指出,今年恰逢中歐建交50周年、《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正式生效四周年。在此背景下,為貫徹中央戰略部署,本屆地理標志產品國際博覽會應運而生,本屆博覽會是前三屆中外地理標志產品博覽會的延續,更名為首屆地理標志產品國際博覽會。本屆博覽會選址北京順義,依托其區位優勢,攜手主賓國羅馬尼亞,打造中歐地理標志產品互通互認、互學互鑒平臺,將國家頂層設計轉化為地方發展、服務人民福祉實踐。 從產業帶動和文化傳承視角出發,地理標志保護與展會舉辦通過滿足高質量消費的新需求,構建了一個“消費拉動、產業提升、文化傳承”的良性循環體系。依托《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優質農產品實現了雙向互通互認,正推動中國與歐洲的地域產業振興與互利共贏。這一以地標為紐帶的“區域共榮國際合作模式”,已在全球范圍地落地生根,煥發出蓬勃生機,為各國鄉村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卡塔林·希洛普表示,羅馬尼亞作為歐盟成員國,致力于根據互惠、透明、開放和公平原則、也就是貿易去政治化的原則,進一步發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貿關系。根據2024年的統計數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羅馬尼亞在亞洲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位居進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僅次于日本。考慮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羅馬尼亞的主要貿易伙伴中占有最大貿易逆差,根據2024年的統計數據,中羅雙邊商品貿易額為92.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為7.79億美元,進口額為85億美元,卡塔林堅信,像2025年首屆地理標志產品國際博覽會這樣的活動,能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一個絕佳的平臺,發現高品質且富有特色的羅馬尼亞農產品,并且帶來積極的影響,促進更多羅馬尼亞產品出口至中華人民共和國。
首屆地理標志產品國際博覽會將于9月19日至21日在順義區首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由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主辦,順義區人民政府、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重點支持,由羅馬尼亞擔任主賓國,以“地理標志引領高質量消費”為主題,將設主賓國羅馬尼亞館、中歐地標館、國家館、省份館等展館。同期舉辦首屆地理標志產品國際博覽會開幕式、中歐地理標志法律制度和品牌研討會、羅馬尼亞等國家館及中國省份和特色館開館儀式等系列活動。地理標志產品國際博覽會是促進中外地理標志產品交易、技術交流、信息互通、文化交融和投資促進的國際性平臺,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地理標志產品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地理標志行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