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醫師節為什么是8月19日_醫生過節的意義在哪兒 的知識大家了解嗎?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醫師節為什么是8月19日_醫生過節的意義在哪兒 的介紹,希望可以給到大家一些參考,一起來了解下吧!
為什么教師節是8月19日(醫生放假的意義是什么)?
(資料圖片)
2017年11月20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同意設立“中國醫師節”的批復:自2018年起,將每年的8月19日設立為“中國醫師節”。
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指出,設立“中國醫師日”具有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之一,“中國醫師節”的設立,是對全國醫生的一種尊重;第二,“中國醫師節”的設立,是對全國醫生的一種關愛;第三,“中國醫師節”的設立是對行業自律的促進。
回顧我短暫卻堅定的職業生涯,我們看到的是這樣一個團隊:全力配合,專業專注。
▲圖片來自 *** 。
▲圖片來自 *** 。
這樣的醫生:沒日沒夜,治病救人。
▲圖片來自 *** 。
▲圖片來自 *** 。
也許他們只是你的陌生人。但如果他(她)是你的丈夫、妻子、孩子、父母,你會心疼嗎?
01
隨著中國人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大,醫生面臨的壓力和負荷也越來越大。
中華醫學會幾年來對醫生執業的調查顯示,醫生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有些情況令人擔憂。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經濟社會部健康版主編白劍 *** 說:
和飛行員一樣,醫生也是高風險職業,高技術高責任的職業。飛行員不帶病工作是有嚴格規定的,所以也要注意醫生長期帶病工作。從培養人才的角度來說,培養一個博士比培養一個飛行員更復雜、更困難、更昂貴。醫生的培養周期長,個人和國家的精力財力都是巨大的。
即使是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他們依然敬業無私。
8月9日,一篇題為《2歲嬰兒被打救治7小時,推脫6次,兩名急診醫生被辭退》的文章在醫生朋友圈迅速傳播。文章官方通報如下:
很快,在公告發布后的第二天,該事件的另一個版本流出,預示著事情可能會發生逆轉。
▲圖片來自 *** 。
02
對于患者家屬講述的故事,醫務工作者還存在爭議。
首先,稍微有點常識的醫生都會很重視顱腦外傷,更何況患者是個2歲的孩子。
醫生為了避免漏診和誤診,往往會要求做各種檢查,不會耽誤7個小時。最后,“輕傷”的報告也證實了醫生對病情的判斷是正確的。
其次,神經內科的醫生沒有馬上處理,也沒有進醫院。
根據報道的“輕傷,在家自行恢復”,推斷患者根本沒有住院指征,神經科醫生對病情的判斷與急診科一致。于是,神經科醫生“推脫”了患者。
第三,從報道的輕傷情況可以推斷,患者當時并不需要立即清創包扎(未經證實的說法:止血結痂已經止住),也沒有入院的必要。
所以急診科和神經內科的醫生在醫療上并沒有錯。同時,醫療并沒有對患者的病情造成不良的預后,那家屬為什么還要拍視頻,還要大怒上傳呢?
視頻上傳后,迅速發酵。網友極為憤怒,批評醫生沒有醫德。漠視人命強烈主張吊銷醫師執照。
面對滿足患者不合理甚至違法的要求和投訴,甚至犧牲職業生涯的風險,醫生何去何從?
03
面對家屬的譴責和網友的謾罵,所有的壓力都壓在了涉事醫生、科室和領導身上,也可能壓在了每一個要堅持原則和底線的臨床工作者的心上。
如果一線臨床醫生處于危險之中,時刻保護自己,誰來承擔責任?現實中這樣的事件還少嗎?
地級市的三級綜合醫院也很多,但是為什么疑難危重病人都去省立醫院和教學醫院?這是在推卸病人嗎?誰是最終的受害者?
▲圖片來自 *** 。
現在醫患糾紛越來越多,暴力傷醫事件層出不窮。這不僅傷了醫務工作者的心,也損害了患者的權益。在疾病面前,醫生和患者應該是同志,而不是敵人。面對糾紛,醫患雙方應該溝通,而不是訴諸暴力。
醫患之間恐怕真的需要換位思考,理解對方的難處和困難,否則醫患關系很難達到和諧。
或許,這個事件不是偶然的。“縣級醫院急診資源配置不足,沒有急診手術或急診手術薄弱導致此類事件。”廊坊市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邢玉華認為,
歸根結底,此類事件的根源在于縣級醫院急診建設不規范。我們的醫療系統在這次事件中除了做出相應的處罰之外,應該還有更多更重要的問題需要研究和討論。
尾巴
在第二個醫師節到來之際,尊重醫生、關愛醫生、行業自律不應該停留在文字、文件、舉報材料上,而應該付諸行動。這種行動建議從體制內著手,真正解決醫生們的顧慮。
因為如果醫療系統本身都不尊重醫生,怎么可能贏得社會的尊重!
醫生的訴求有多簡單:
一份有成就感的事業,一份體面的薪水,就足夠了。
愿每一位醫生都由衷地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愿每一位醫者真誠地對自己的孩子說:“希望你繼承我的衣缽”。
我想這才是醫師節的真正意義。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