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市實施慢行系統品質提升三年行動以來,持續改善步行、騎行環境,市民慢行出行意愿持續提升,自行車回歸城市。記者今天從市交通委獲悉,2022年,中心城慢行出行比例為49%,創近10年新高。
交通部門開展的慢行系統出行總體滿意度調查顯示,91%的市民認為自行車道整治效果好,88%的市民認為步道整治提升效果好。81%的被訪者認為交叉口便捷性有所改善,騎行過街不便、大路口步行通過難等問題得到緩解。
為提升慢行系統順暢度,增強行人過街安全性,本市在路面寬度12米以上道路,完成了35.9公里獨立自行車道設置和80.6公里自行車道寬度拓寬;先后打通馬家堡西路跨五環橋等4個橋區、廂黃旗路等6條瓶頸路的慢行系統斷點,完成望京西路與阜通西大街路口、工體北路與三里屯路口等6個典型路口整治;設置非機動車一次左轉路口近50處。
此外,持續推進中心城區“兩軸-三環-三橫-四放射”慢行廊道建設,推動慢行系統連線成網、聯網成片。
3年來,一批慢行系統示范區打造完成,讓市民眼前一亮。其中,東城區王府井結合老城街巷胡同,深化停車治理改革,甘雨胡同等9條胡同實現30公里限速,韶九胡同等7條胡同完成了“機動車禁停”多項改造,率先建成交通安寧步行友好街區。朝陽區圍繞CBD商務中心區出行特征,實現區域交通科技管控全覆蓋,改造慢行系統27公里,新增過街安全島25處,打造秩序井然、慢行優先示范區。
石景山保險產業園通過將京密引水渠濱水綠道、園林步道,園區便道和空中廊道“四道融合”,打造保險產業園慢行系統示范區。
各區持續打造慢行系統示范區,如西城區金融金科新區示范區、豐臺汽車博物館示范區、海淀中關村西區示范區、通州梨園永順示范區等。
3年來,本市建成了涼水河22.4公里(雙營橋至南五環)連續貫通的慢行步道系統、北運河21.5公里(榆林莊閘至市界段)騎行綠道、亮馬河景觀廊道,組織實施清河下段18.15公里慢行系統,滿足市民休閑騎行需求。先后建成營城建都濱水綠道、環二環城市綠道、園博綠道等,串聯多條重要林蔭街巷和公園景點,體現北京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
同時,注重巡河路、綠道與慢行系統有機融合,完成朝陽綠道等巡河路、綠道與慢行系統互聯互通。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