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看到大家都在討論貿易戰是什么呢_一篇文章讀懂貿易戰 相關的事情,對此呢小編也是非常的感應興趣,那么這件事究竟是怎么發生的呢?具體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關于貿易戰是什么呢_一篇文章讀懂貿易戰 事件的相關信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什么是貿易戰?(一篇文章讀貿易戰)
最近各種媒體都在說貿易戰,宜都君覺得不聊這個話題就跟不上形勢了。今天,我們來談談為什么會有貿易戰。從貿易戰到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互惠,經歷了怎樣的轉變過程。
全球化:讓我們與大洋彼岸的朋友握手。
原創圖片,侵權必究。
貿易戰之前,悠游資源網先說說全球貿易的產生。首先,這要歸功于15-18世紀在歐洲進行地理大發現的探險家們。他們發現了不同的東方航道,發現了美洲大陸。在東方,有歐洲人喜歡的香料、茶葉和陶瓷,在美洲也有大量的銀礦和金礦,可以提供貿易所需的資金。這樣就有了商品和貨幣,自然就出現了大規模的全球跨洋貿易。
由于地理大發現空帶來的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規模,比如明朝與西班牙的貿易所賺取的白銀一度成為國家貨幣的重要來源,于是自然出現了貿易逆差和貿易順差的概念。
銀礦
貿易順差是指在一定的單位時間內(通常以年為單位計算),貿易雙方買賣各種商品,相互進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于乙方的優優資源網,或者甲方的進口金額小于乙方,其差額對甲方來說叫貿易順差,對乙方來說叫貿易逆差,反之則叫貿易逆差。
在全球跨洋貿易產生,盈余和赤字概念出現的同時,一種影響了西方世界幾百年的重要思想也隨之產生——它就是重商主義思想。重商主義首先出現在英國。
重商主義:我要賺錢,你要賠錢,好嗎?
原創圖片,侵權必究。
重商主義者認為金銀真的是好東西!但世界上的金銀只有這么多,要么在你的口袋里,要么在我的口袋里。如果我們做生意,所有的金銀都到你那里去,那我就窮了。所以,在重商主義者眼里,國際貿易是零和游戲。自己的國家必須實現貿易順差,自己的國家必須賺錢,而其他國家虧損。
歷史上幾位著名的重商主義學者幾乎都是17世紀的英國人,所以重商主義的思想對英國的影響最為明顯。
英國重商主義者為國際貿易制定了幾項原則:
我賣給你東西,我想占便宜;我還是想占你的便宜。因此,他們鼓勵各國進口本國缺乏且無法生產的原材料,這些原材料甚至免稅進口;限制國內擁有和可生產的原材料的出口;鼓勵國內工業產品出口;限制從其他國家進口工業產品。所以當英國和清朝做生意,發現清朝的茶葉把它的雪花銀都賺光了,就要用 *** 來換銀子。
*** 戰爭
英國重商主義者也主張依靠中央 *** 實施貿易壟斷,被視為 *** 明顯的權力尋租。為此,英國成立了一個半官方、半商業的擁有特許經營權的東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從東部販運來的茶葉,必須先運到英國,還要經過征稅和去皮,才能運到北美殖民地銷售。因此,殖民地人民只有高價購買已繳稅的特許茶葉,才能被視為守法公民。后來英國的行貨茶無法與北美的水貨茶競爭,英國 *** 轉而在北美低價傾銷茶葉,打擊當地茶商。這成了美國革命的導火索。
傾銷是指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將產品出口到另一個國家(地區)的行為。
此外,英國重商主義者認為,要想永遠占據優勢,就必須擁有強大的海軍,以保證失敗者沒有脾氣。所以,當林則徐在虎門銷毀 *** 的時候,英國艦隊來了;當波士頓人民把英國特許茶葉傾倒在港口時,英國艦隊也來了。
波士頓傾茶事件
重商主義者也認為人口紅利很重要,每個人都應該多生孩子,這樣勞動力便宜,工資低,生產成本低,便于商品出口。
重商主義者也主張占領更多的殖民地,以便獲得資源和出口工業品,所以英國在鼎盛時期有100多個殖民地。他們向殖民地出售附加值高的工業品,從殖民地進口附加值低的原材料。
重商主義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實現,因為要實現貿易順差,就要出口利潤更高的工業品!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重商主義的弊端在英國逐漸顯現。長期貿易順差帶來的金銀造成了英國的通貨膨脹和物價飛漲,所以貨幣太多也是一個問題。
另外,唯利是圖的重商主義更大的弊端就是沒有讓普通人過得更好。在GDP增長的同時,工人的生活水平甚至在倒退。企業為了實現低成本出口優勢,長期壓低工人工資,工作條件惡劣,嚴重影響了英國工人階級的身體素質。貧困家庭兒童的高死亡率影響了整個社會的人口增長率。從1751年到1861年,英國人口年增長率普遍在1%以上。相比之下,1790年至1860年間,美國人口年均增長率達到3.3%。
英國工人
此外,英國工人的教育水平普遍較低。1832年,哈德斯菲爾德眾議院委員會的報告顯示,工廠里不會寫字的工人不超過1%。1870年,英國6-10歲的孩子只有40%上學;10-12歲的孩子只有33%上學。1858年,英格蘭全日制學生與總人口之比為1∶77,而普魯士同期為1∶6.27。勞動者綜合素質低也限制了英國后期的經濟發展。
“媽的,我累死累活,還得活得這么憋屈!”工人不滿,于是各種工人運動在當時的英國上演。
英國工人發起的路德維希運動
問題如此之多,似乎重商主義把英國經濟引入了歧途,需要一種新的理論來糾正。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重商主義。
農學:熱愛自然的經濟哲學
原創圖片,侵權必究。
重商主義思想比重商主義思想出現的晚,在18世紀的法國就出現了。以法國醫生魁奈1757年的百科全書論文《論農民》和《論谷物》為標志。
和重商主義比起來,重商主義的思想簡直是青澀純粹!
重農主義者崇尚自然規律,認為人類一切社會活動都應遵循自然規律。不知道他們算不算最早的環保主義者?
重農主義者重視農業,認為只有農產品才能為社會創造剩余價值,其他工業品都是劣等品。
重農主義者主張 *** 應該盡量不干預經濟生活,人們應該自由地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應該取消國家內部或國家之間對商品流通的限制和貿易壁壘。
重農主義者提倡節儉,向富人征稅。
讀君突然覺得自己也是重農主義者!有意思的是,重農學派的代表人物德棘寫了他的主要著作《財富的形成與分配考察》,是專門為兩位即將回國的中國留學生寫的。
這本書的序言說:
有兩個中國學生時不時在法留學,他們會回到自己的國家在德棘寫一本書,也就是那些對他們有貢獻的人。當時的法國經濟學家都把中國視為政治改革的國家,火上澆油的人希望他們說出自己國家的真相。因此,德棘特意為自己的回答準備了一堆問題,同時轉載了這本書,讓他更容易深刻理解這類問題的目的。"
農學起源于法國,并對法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至于法國在工業革命時代走上了與英國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重農主義者廢除國內貿易限制的思想是導致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因素之一。革命爆發后,人民思想,重農主義說,大家可以自由地做自己喜歡的事,那就“打土豪分田地”吧。大批法國貴族被送上斷頭臺。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貴族都罪大惡極,濫殺無辜的事情必然會發生。但另一個結果是,大量貴族土地被分配給了普通農民,法國農民都擁有一小塊自己的土地,可以像重農主義所提倡的那樣生活。
這使得他們的生活與當時英國底層人民的生活大相徑庭。他們種了蔬菜,養了一些牛羊,除了用來交易,平時還可以喝牛奶吃牛肉,比工廠里那些被壓榨的英國工人舒服多了。
法國農民
因為英國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血腥革命,工業革命時期大量的英國農民被趕進了工廠。當然,英國也實現了大工業生產,而法國長期以小生產為主。
重商主義的法國和重商主義的英國的區別還體現在對待殖民地的態度上。在北美的英國殖民地,英國統治者更傾向于驅逐印第安人,占領他們的土地;而重農主義主張自由貿易,所以在法國殖民地,法國人傾向于簡單地與印第安人進行貿易,比如用槍支和紅酒換取皮毛。所以印度人認為法國人并不壞。在英法爭奪北美的殖民戰爭中,印第安人更支持法國人。
重商主義VS重商主義:世界需要貿易戰嗎
原創圖片,侵犯悠游資源網權利,必究。
回顧工業革命前后各國貿易戰和經濟發展的歷史,總是隱含著這兩個概念的較量,即重商主義VS重農主義。這兩種觀點之間最引人注目的對抗發生在美國。我們都知道,美國建國后,北方走上了工業發展的道路;南方走上了以農業為基礎的發展模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美國國會不斷通過貿易保護法律,特別是對從英國進口的工業品征收關稅。1828年甚至通過了62%關稅的法案。
關稅是 *** 設立的海關在進出口貨物通過一國關境時向進出口商征收的稅款。提高關稅往往是貿易爭端中的重要手段。
作為原材料的生產者,南方各州都很著急。他們種植的棉花由于英國的貿易反制措施,銷量下降,賺的錢少了,還要花高價購買各種日用品和生產工具。
“為什么要限制貿易自由?我們要和你們北方佬戰斗!”
美國內戰
南卡羅來納州甚至宣布該法案違憲。貿易保護政策的差異是美國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在美國南北為貿易保護爭得面紅耳赤,準備開戰的時候,英國正在放棄重商主義。1823年,英國議會改革后,廢除了一系列重商主義保護政策,包括廢除《谷物法》和《航海條約》,關稅不斷降低。英國決定擁抱自由貿易,一方面是因為重商主義對英國社會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是由重商主義衍生出來的兩位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理論越來越受到重視。
亞當?斯密
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理論部分受到重農主義的影響。他認為,只有允許商品自由交易,國家的利益才能更大化。在此基礎上,經濟學家李嘉圖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李嘉圖認為,不同的國家有自己的優勢產品,生產成本較低。如果你生產的汽車更便宜,你就能生產更多的汽車。他的牛羊比較便宜,所以他養殖。
然后,大家可以在國際市場上交易自己擅長的產品,讓大家以更低的成本交換需要的商品,實現共贏。國際貿易的本質是國際分工。
亞當和大衛·李嘉圖的理論是當今貿易全球化的理論基礎。當然,19世紀以后的歷史發展還是曲折的。雖然在經濟危機等特殊情況下經常出現貿易保護,但自由貿易、共贏的理念已經逐漸成為公理。
歷史上真正的貿易戰只出現在重商主義盛行的時代。當時各國甚至為了實現貿易順差而相互開戰,就像 *** 戰爭、美國獨立戰爭、美國內戰一樣。但在當今這個經濟自由主義和國際分工被廣泛接受的時代,所謂貿易戰的“戰”,更多的是國與國之間的籌碼。畢竟即使有雙贏,也有誰賺多誰賺少的問題,但總的來說,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最終還是會達成共識的。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