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9.1),在人大附小門前,孩子和家長都看到了一條嶄新的“通學路”,從校門兩側沿著人行便道,通往最近的信號燈路口。這是今年北京市交管部門結合學校周邊道路條件和通學車試點開行,創(chuàng)新施劃的“通學路”標記。記者從市交管局了解到,開學首日,又是周五交通高峰,全市交警啟動一級高峰上勤方案,6點30分即到達各學校門前及周邊道路,開展維護疏導。
在人大附小門前,一條寬約兩米的“通學路”,首次展現(xiàn)在市民面前。步行前來上學的孩子,正在家長們的帶領下,沿著可容兩人并行的步道,走向學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確實是感覺更安全了,別的不說,能讓孩子沿著這個通學路走,至少可以保證他們不會去馬路邊猛跑。”一位正在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對記者說。
記者注意到,通學路的標線和文字都相當醒目,標線為藍色,三個大字“通學路”為綠底白字,一目了然。市交管局秩序處李磊科長介紹說,多年前,北京交管部門曾有過類似試點,有的學校在大型小區(qū)的內(nèi)部,警方聯(lián)合校方,從小區(qū)大門至學校門口,用護欄等設施隔離出一條學生上下學期間專用的通道,解決家長接送孩子的麻煩。“這次的通學路,結合了今天試點開行通學車的情況,在豐臺一小等地,通學路與學生候車、下車的車站聯(lián)通,保障孩子從車站到校門的安全。”據(jù)他講,“通學路”既是對學生的提示,勿在校門前強行猛跑,也是對附近通行的市民的提示,告知大伙兒“這里是學生上學放學時段內(nèi)集中通行區(qū)域,不可放置自行車等物品,影響道路暢通”。
據(jù)交管部門介紹,今天(9月1日)早高峰期間,社會交通出行量明顯增長。早上6時15分開始,城區(qū)路網(wǎng)車流量已經(jīng)開始增加,7時左右進入高峰狀態(tài),較暑期提前約半小時,中關村、廣渠門、豐臺西南四環(huán)等學校周邊道路車流量明顯增多,全市整體交通運行總體平穩(wěn)。
市公安交管部門啟動高峰一級上勤方案,在學生數(shù)量多、臨近交通干線、交通情況復雜的學校以及重點路口、主要道路和交通運行節(jié)點,設置崗位1292處,800鐵騎全員上路,按照“定點+巡邏”模式,全力做好交通維護疏導。
今年,公安部、教育部聯(lián)合組織啟動了學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動計劃,交管部門積極會同市教委分解工作任務,細化工作措施,同時依托全市綜合治理機制,按照“六類設施齊全、四支隊伍到位、三方責任壓實”的治理標準,深入開展學校周邊交通綜合治理工作。
今年上半年,交管部門會同教育、交通等部門及各區(qū)政府,在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開展交通安全設施專項排查,共梳理設施治理清單7000余項,全部已治理完畢。在此基礎上,會同市教委將交通安全管理延伸至校內(nèi),指導200余所學校優(yōu)化內(nèi)部交通流線、完善隔離設施,實現(xiàn)校內(nèi)人車分離。
在育英學校、宣師一附小等382所學校,交管部門會同相關單位,利用學校門前空地及兩側人行步道,通過物理隔離等措施設置緩沖區(qū)和護學通道;在九十四中分校、石景山愛樂實驗小學等221所學校設置集散區(qū),引導學生及家長分散接送,有效改善學校周邊交通環(huán)境。
交管部門主動對接市教委等相關部門,在現(xiàn)有學校門前常態(tài)化維護崗位基礎上,共同推出學校門前“警察、教師、安保、志愿者”四支隊伍管理工作機制。同時,聯(lián)合首都文明辦在全市80所學校門前設置文明維護崗,安排文明引導員,在學校上下學時段,協(xié)助“四支隊伍”加強交通文明引導,共同營造文明禮讓通行秩序環(huán)境。
交管部門同時表示,通學定制公交開通前,警方已做好了一切通行保障工作。前期,交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積極研究明確路線站點設置原則,組織開展路線站點踏勘,并結合學校端、社區(qū)端門前道路條件,研究設計了通學定制公交車位和通學定制公交車站標志樣式標準,并完成了站點標志設置及標線的施劃,通過明確的站點標識規(guī)范通學定制公交停放管理。今日,結合通學定制公交的試點開通,交管部門已安排維護力量加強對學校端、社區(qū)端以及運行線路周邊開展交通秩序維護,確保學生上下學安全。
交管部門提示:學校開學后,北京早高峰將提前至少半小時,高峰持續(xù)時間也將有所延長,希望大家及時調(diào)整每日出行時間,并提前了解道路運行情況,避開車多路段。如遇有僅造成車輛輕微損失的交通事故,應采取快速處理方式,快處理快挪車,避免人為造成車輛長時間排隊情況。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