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人民網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孫紅麗)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對“十四五”時期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工作總體要求、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做出系統設計和具體部署。
《規劃》指出,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廣而且頻發,各類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也時有發生,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面臨嚴峻形勢,任務艱巨。
目前,我國緊急醫學救援綜合實力尚不能很好滿足新時代突發事件應對的需要。主要表現在:現場緊急醫學救援指揮協調機制有待完善,緊急醫學救援基礎較弱,裝備保障和遠程投送能力不強;航空醫療救援和海(水)上醫療救援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全國區域布局的專業化緊急醫學救援網絡還沒有形成,基層緊急醫學救援能力亟待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需要加快推進。
《規劃》明確,到2025年末,建立健全緊急醫學救援管理機制,全面提升現場緊急醫學救援處置能力和收治能力,構建陸海空立體化協同救援,進一步推進醫療救援信息指揮、陸海空傷員轉運、大批量傷員救治、突發中毒事件醫學救援、突發核輻射事件醫學救援、基層突發事件快速醫療應急處置、緊急醫學救援培訓演練、專業人才培養、相關研究和成果轉化及推廣等方面工作。
《規劃》提出3項任務和9個重點項目,一是完善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網絡,構建緊急醫學救援核心支撐;二是完善緊急醫學救援隊伍類別,提升隊伍實戰能力,形成緊急醫學救援現場中堅力量;三是推進基層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組成緊急醫學救援工作基層抓手。
其中,《規劃》提到,“十四五”期間,針對重大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救治,在全國布局建設20個左右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擴充重癥救治床位,配備相應的救治裝備,強化重大傳染病監測預警、培訓演練、科研創新和綜合救治能力,能夠派出救治隊伍進行區域和國家支援,滿足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需要。
布局建設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在全國建成20余支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配備移動CT檢測車、ECMO等傳染病診療設備,以及必要的信息指揮基本裝備、專業技術處置裝備、個人攜行裝備、后勤保障裝備等,實現隊伍的機動化、攜行化和自我保障化,滿足國家和區域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需要。
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從國家安全戰略高度出發,以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為根本,以提高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能力與水平為重點,著力彌補薄弱環節,解決突出問題,加快構建科學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體系。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會同相關部門,推進任務落實和評估,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