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2日,清澈透亮的“長春藍”令人賞心悅目。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全力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空氣質量持續處在較高水平。 本報記者 潘碩 攝
本報訊(記者劉姍姍 通訊員霍曉 黃鷗)2022年,我省環境空氣質量穩中向好,持續處在較高水平。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數據統計,全省地級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3.4%,位列全國第9位,同比上升3個位次,連續多年保持上升態勢;細顆粒物(PM2.5)濃度首次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階段標準值,降至25微克/立方米,為有監測數據以來歷史最好水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比例僅0.4%,超額完成了生態環境部1%的目標;全省空氣質量齊頭并進,各市(州)連續兩年全部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一項項詳細的數據扎扎實實地印證了“吉林藍”不僅有藍天白云的“高顏值”,更有干凈清新的“好氣質”。2022年,省生態環境廳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提升空氣質量,大氣污染物逐年遞減。
嚴抓秸稈禁燒。采取“兩段式”管理和“四抓”的方式開展禁燒工作,強化省級督導幫扶,春季秸稈火點同比下降八成;秋季秸稈處置6255萬畝,處置率達到73%,“一公里”范圍內秸稈處置率達到96%。
嚴抓燃煤污染治理。不折不扣完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的全省151臺20蒸噸/小時燃煤鍋爐的排查和整改工作,完成14臺65蒸噸以上大型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淘汰燃煤小鍋爐59臺。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城市建設,遼源市順利通過國家績效評估,長春市、吉林市、白山市成功入選全國第五批清潔取暖項目試點城市。
嚴抓工業源治理。實施燃煤供熱鍋爐錯峰啟爐和水泥行業錯峰生產,累計完成51個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啟動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全省24家石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泄露檢測與修復摸底排查工作,完成97家揮發性有機物重點企業治理,將6642家工業企業納入應急減排管理。
嚴抓移動源治理。2022年登記編碼非道路移動機械2970輛,利用遙感監測的黑煙抓拍系統抓拍黑煙車數量913輛,路面現場抽測車輛10060臺次,處罰超標排放車輛761臺。機動車檢驗機構全年檢測不合格車輛96967臺。各地對違規檢測的36家檢驗機構進行處理。
(松花江網編輯 羅安東)
責任編輯:Rex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