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學雷鋒紀念日即將到來,也恰逢吉林市醫療志愿者協會組建十周年。但是,連日來,該協會并沒有人張羅慶祝事宜,而是按照項目分工默默來到社區、村屯等服務一線。
3月2日的協會辦公室也顯得冷清,除了協會會長、市中心醫院心臟康復科主任張楊之外,唯有“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等獎牌和一面面大紅錦旗,在莊嚴地鎮守著雪白的墻壁,無聲地訴說著會員們“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
(資料圖片)
星火成炬
時間拉回到10年前的3月。張楊在一次下鄉義診中發現,農村的生活水平雖然明顯改善,但醫療條件依然令人擔憂。
于是,張楊建立了“關愛健康、從心開始”QQ群,專門面向吉林地區的百姓解答心血管疾病問題。在他的帶動下,其他同事也自發入群,一起為百姓答疑解惑。這則消息不脛而走,能容納1000人的群很快就滿額了。然后,大家就建立了第二個、第三個。
為了更好地服務百姓,同年9月,他組織了19名吉林市中心醫院的青年醫護人員,成立“關心會”志愿服務隊,正式走進社區、村屯,利用休息時間開展醫療志愿服務。此后,志愿者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如今已經成為擁有注冊會員10990人的大型協會,服務項目也擴展到營養、醫務社工、急救、健康科普、醫學教育5大類40多個小類。
守正創新
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歲月從來不言,卻見證了所有真心。該協會作為全省首家醫療志愿者協會,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將“疾病預防”定為工作重心,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引領,通過一個個品牌項目,引導江城百姓樹立健康理念,挽救了很多人的寶貴生命。
他們發起“暖心行動”項目,先后招募3000余名醫療志愿者,走進100多個鄉鎮村屯,為吉林地區超過4萬余人次的低收入人群提供免費醫療服務,累計節約醫療資金800余萬元。如今,該項目的內容從義診篩查拓展到健康科普,項目名稱也從“暖心行動”更改為“靠‘普’醫生”項目,參與的志愿者越來越多,受益人群也越來越廣,并因此榮獲了第四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一位專家評委現場給出“這個項目可以稱作‘吉林模式’”的高度評價。
此外,他們還發起推廣心肺復蘇急救技術培訓的“一猝爾救”,更好服務退役軍人健康的“軍民魚水、唇齒相依”,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的“老有所醫”等十多個項目,不斷創新服務平臺,打造志愿服務品牌,并榮獲第二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大賽銀獎、第四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公益創業大賽銅獎等多個獎項。《中國青年報》還將“一猝爾救”項目樹立為志愿服務公益創業全國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
賡續傳承
張楊認為,“用一個靈魂點亮另一個靈魂”是開展志愿服務的題中之意。10年來,一個個大學生、機關干部、自由職業者,在協會里成長,在志愿服務中歷練,終成一個個雪地抱薪、深夜提燈的人。
在2017年7月13日、19日,我市連降兩場暴雨,市內水位突漲,諸多低洼地區遭受洪災。協會第一時間招募271名志愿者,奔赴豐滿區旺起鎮、永吉縣口前鎮等重災區救援,服務時長達3000小時。從2020年到2022年,協會累計發動防疫志愿者2萬余人次,累計志愿服務時長20萬余小時,總服務人次180萬余人次。
協會還開創性地成立聯合工會,將吉林地區的民營診所吸納為會員單位,讓民營診所的醫務工作者體會到工會溫暖的同時,也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助力民營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帶動更多的基層醫務人員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
另外,近5年中,協會不但幫助多家二甲級以上醫院建立了院內的醫療志愿者組織,還孵化建立了樺甸、磐石、舒蘭3家醫療志愿者協會。值得一提的是,全國目前只有8家醫療志愿者協會,而其中4家都在吉林市。(江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譯齊 松花江網編輯 陳炳橋)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