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1日,永吉縣萬昌鎮花家村的農民開始水稻育苗。在村民李洪文家的大棚里,花家村黨支部書記張文國和幾個專家正在指導李洪文:“這里下種有點厚,再稀一點。”
李洪文是脫貧戶,在各級黨組織的幫助下,李洪文早已脫貧。曾經的貧困村花家村,也通過實行“黨支部+合作社+幫扶單位+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發展產業促增收。花家村綻放出耀眼的“振興之花”。
去年11月,在市生態環境局的幫助下,花家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永吉縣純優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了。村干部和黨員帶頭,廣泛發動村民入社。在村黨支部堅強領導下,全體社員齊心協力,大力開展富硒優質水稻種植。社員遇到問題,黨支部積極主動尋找解決辦法。李洪文家種植的水稻出現稻瘟病傾向,駐村第一書記李勝清聘請農技專家專程到四間地頭進行指導,及時解決了這一問題,也預防了全村水稻稻瘟病的發生。當年,合作社水稻實現穩產高產,產出優質水稻30萬斤。
糧食有了,如何賣個好價錢?包保幫扶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專題研究銷售合作社大米事項,制定銷售計劃,建立常態化消費幫扶機制,廣泛動員機關、企事業力量,開展“以購代幫”消費幫扶活動。“平均每斤大米售價高于市場價7分到1毛錢。”張文國頗為感慨,“截至2022年底,合作社銷售大米18.5萬斤,村集體增加純收入6.7萬元,合作社社員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花家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真正實現了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產業有發展、集體增收入、群眾得實惠。
“今年,花家村黨支部將進一步完善合作社管理,動員更多村民入社生產經營,鼓勵合作社社員多種植一些高附加值的水稻品種,進一步拓展合作社大米銷售渠道。繼續在‘綠色、有機、優質、精品’上做文章,打造花家村自有品牌,并以品牌為引領,促進合作社生產出的農產品更綠色、更高產,農民收入更穩定、更持續。”對于花家村的未來,張文國信心百倍,村民們也滿懷期待。
(松花江網編輯 孫桂芳)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