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這是人們對傳統水泥企業的認知。而一個完成“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的水泥企業將是什么樣?
“坐落于山水間的白墻黑瓦辦公樓,工作累了,站在陽臺上眺望綠水青山……‘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印象將成為回不去的歷史。”這是磐石市今年重點打造的項目——金隅冀東水泥磐石綠色建材產業園區項目全部建成后企業生產時的尋常景象,也是傳統水泥企業完成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后的一個縮影。
從制造業的發展階段來看,工業1.0是以蒸汽機為代表的機械制造時代,工業2.0是以規模化流水線為代表的電氣化與自動化時代,工業3.0是以數控機床為代表的電子信息化時代,工業4.0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綠色智造”時代。
4月13日,搞技術出身的冀東水泥磐石有限責任公司經理助理謝國新表示,如果將水泥行業的現狀對照上述的發展階段,整個行業離工業4.0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毫無疑問,作為國內水泥行業的龍頭企業,我們金隅冀東水泥磐石綠色建材產業園區項目的建設和發展目標不止于工業4.0,園區展現的是具有我們金隅冀東水泥特色的轉型之路。”
“冀東水泥磐石有限責任公司秉承金隅集團‘四個發展’戰略,結合吉林市無廢城市建設需要,計劃用5年時間,投資約30億元,分兩期建設綠色建材產業園區,將新、老廠區融為一體,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體系。”對產業園區項目的這一描述是冀東水泥磐石有限責任公司對實現“綠色智造”的渴求。
在新的機遇和挑戰中,金隅冀東水泥磐石綠色建材產業園區項目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年產300萬噸精品骨料項目已于3月初正式投產,作為綠色產業鏈、供應鏈項目,公司與建龍鋼鐵進行戰略合作,生產的高質量冶金石灰石產品已成功走向市場,現已規模化生產并已形成產值;日產45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及60萬噸礦渣微粉項目預計4月底按期點火投產;20萬噸粉煤灰綜合利用項目預計5月份建設完成;園區其他項目也將陸續投產。”在項目建設現場,謝國新介紹,產業園區籌建之初就瞄準國際一流,園區有多處設備及技術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項目一期建設按照“7+4”統籌謀劃,即7個新建項目、4個產業升級技術改造項目。這些項目應用數字化技術建設“無人工廠”,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加快推進物聯網、工業大數據、工業機器人等技術在生產領域的創新和應用,使生產、管理和營銷過程的網絡化、智能化及現代化成為必然。
項目一期建成后,預計年度工業總產值達到24億元,年上繳利稅合計7.56億元。最可貴的是,這一成績是建立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之上——“一塊礦石將在這里得到完全利用,環境得到最大保護,效能得到最好發揮。”
江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春和 通訊員 陳夢昕(松花江網編輯 孫淑平)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