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回想起來特別后怕!幸虧那天挑開了水庫的溢洪道……”8月7日,在附近村屯幫忙清淤的舒蘭市開原鎮模范村黨支部書記趙宿春談起兩天前的大水心有余悸。
模范村有510戶1723人,上游的模范村西水庫是小二型水庫,離村莊直線距離只有五六百米。下游還有好幾個村莊。
“8月3日16時50分,開原鎮開始下特大暴雨,下了4個多小時,真像瓢潑一樣,天漆黑漆黑的。我們守在水庫大壩上,緊盯著汛限水位刻度標尺。”趙宿春說,當時跟他一起守在大壩上的有30多名搶險隊員,來回巡視,發現哪里有問題就壓上編織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緊盯著汛限水位,開原鎮黨委書記謝發東、鎮長梁宏偉的話一直縈繞在趙宿春腦海里:“萬不得已,一定要挑開溢洪道,一定要保住水庫大壩,將下游幾個村子的損失降到最低,確保不發生人員傷亡……”
1.5米、1米、50厘米、20厘米、15厘米、10厘米、5厘米……汛限水位噌噌往上漲。
“護坡已經垮掉了,如果水從壩頂薄弱處打開,那么壩上的這些人將特別危險。水一股腦出去,危險不可估量。”
47歲的趙宿春大腦時刻保持著清醒,不能再等了,是時候挑開溢洪道了!
“大家立即撤離大壩!留下5個人站到大壩旁邊高處,用手電筒照著汛限水位刻度尺,隨時向我匯報!我去北面找挖掘機,挑開溢洪道!”自從雨情發布后,一臺挖掘機隨時在溢洪道處待命。
“大家要撤一起撤!你不走,我們也不走!”
“不行!我是村里的‘頭兒’,這是命令!你們必須馬上撤!”
看著30多人快速撤離大壩,趙宿春臉上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淚水:“聽到抗洪搶險的召喚,這些父老鄉親沒有一個人退縮。自己是村里的負責人,一定要保大家周全,否則咋向他們家里人交代啊……”
當時電話也不好使了,趙宿春只能從所在的大壩南側往北側跑。
“挑開溢洪道!”1米、2米……
“水位下降15厘米了!”20分鐘后,趙宿春聽到報告,叫停了挖掘機。
21時20分,大雨終于停了。趙宿春打算從水庫后坡下去。可是后坡土水分已經飽和了,早已滑坡。趙宿春看到了一塊“禁止野浴”的牌子,就扶著那個牌子。沒想到那牌子也松動了,一腳滑了下去,還好水及胸深,有驚無險。
“不知道后面還有多大的雨,我必須趕緊回村。”趙宿春邊跑邊打電話,他想到了那幾戶不愿意撤離的老人:“我正在西面水庫搶險,父老鄉親趕緊聽村干部的,馬上撤!”
回村子里,地勢相對低洼的道東絕大多數村民已經提前轉移,洪水淹到了房子的一半深,有的人家已經進水了。盡管雨前20多臺家用轎車組成了志愿者服務隊,幫著轉移村民,但有幾位歲數大的人舍不得家。
“命要是沒了,要家有啥用!”
“我六十三四歲了,就沒見過發洪水,有啥可怕的!”
看著頑固的老人,趙宿春直接讓人把他抬上了車,轉移到安全地帶。
所有可能發生危險的273人全部轉移后,趙宿春又挨家挨戶查看,確定沒有未撤離人員。
這時,水庫水位已經下去30多厘米了。所有的村干部都落淚了,4天3宿沒睡過覺的他們,全部癱坐在水泥路上:水庫保住了,百姓沒有傷亡。
時針指向8月4日2時。
“前期準備工作到位,鎮黨委和政府的防汛預案起到了關鍵作用。”趙宿春接受采訪時說。
“幸虧村黨支部書記把我拉走了,要不真太危險了。”那幾個被強行轉移的村民第二天回家后看到家里的情形,紛紛感謝趙宿春等村干部。(松花江網編輯 孫桂芳)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