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浪財經創(chuàng)投Plus
采訪整理:楊舒
5月10日,首屆ISG深圳國際創(chuàng)投節(jié)在深圳寶安濱海藝術中心開幕。本次活動以“創(chuàng)新”、“科技”和“綠色”為主題,邀請數(shù)十位全球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企業(yè)家、投資家和行業(yè)專家,圍繞“全球先進制造業(yè)高地、全球綠色低碳發(fā)展、創(chuàng)投助推高質量發(fā)展”三個議題展開深度主旨演講和高端對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場景方法論提出者、場景實驗室創(chuàng)始人吳聲先生受邀參加首日活動,并帶來精彩的觀點分享。新浪財經也有幸與吳聲進行了一場對話,探討AIGC時代浪潮下,場景品牌面對的機遇和挑戰(zhàn)。
場景的本質是對話與交互
吳聲表示,品牌可以圍繞產品品牌、品類品牌和場景品牌來理解。“比如蘋果就是典型的產品品牌,因為我們一提到蘋果就會想到iPhone。lululemon是具有代表性的品類品牌,它代表的是瑜伽生活方式。而可口可樂成為硬通貨,為消費者帶來情緒價值,則表現(xiàn)為超越功能意義的場景品牌。”但這三種品牌形式并非固定標簽,而是品牌基于自身稟賦與行業(yè)特性的打法選擇。
簡而言之,場景品牌需要基于對用戶心智的理解和洞察,持續(xù)挖掘新的場景。速溶咖啡、精品咖啡和連鎖咖啡品牌實際上都是不同場景化的產物,是情緒化的、高體驗性的社交貨幣;東方甄選直播間之所以可以出圈,是因為精準地滿足了消費者的情感需求;《漫長的季節(jié)》口碑出眾,其根本也是對于新場景、新審美以及背后觀眾圈層的需求匹配。以上種種只是表面現(xiàn)象或階段性結果,更深層次的是在供給端和需求端,同步形成了一種從結構到重構的變化。
“場景的本質是對話,是具有交互性質的。”吳聲認為,品牌是不是“新”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不斷地創(chuàng)造新場景。如果品牌無法和消費者達成同頻,就沒有辦法形成有效的溝通和對話機制。相反,可以做到這一點的品牌,主流化的屬性就越明顯,越有成為“爆款”的潛質。
“我在2014年底寫《場景革命》這本書的時候,當時壓力非常大一個點,在于怎么解釋什么叫場景?我把場景的英文翻譯為context,而不是內容(content)、靜態(tài)空間場景(scene)或者影視劇場景(setting),是因為場景應該是上下文、是氛圍、也是對消費者情緒的把握。”
AIGC時代品牌要學會提問
談及AIGC技術躍遷帶來的影響,吳聲認為,AIGC的技術突破并非只是大量數(shù)據(jù)的涌現(xiàn),而是新場景的涌現(xiàn)。其實質是RLHF(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即基于人類的反饋強化學習,本質上就是基于真實場景和長期反饋,進行數(shù)據(jù)訓練。
他進一步強調,本輪AIGC的技術提升,已不再局限于普通的知識(knowledge),而是解決方案(solution)。在這種環(huán)境下,品牌更需要結構性的思維來理解系統(tǒng)性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該怎么問問題,要學會與用戶和機器對話。好的問題就代表了認知和見識,率先掌握問問題能力的品牌,就能參與制定規(guī)則。否則不僅得不到想要的解決方案,甚至都無法判斷AI回答的質量。”
當下出現(xiàn)的諸如數(shù)字助理、文案編劇、新能源汽車移動座艙等AIGC技術應用,都還屬于表層創(chuàng)造力,停留在人工智能作為效率工具帶來生產力層面的變化。然而事實上,此番技術變革將無差別地顛覆每個行業(yè),生產力革命帶來的沖擊,會全方位地改變生產關系和范式理解。
就商業(yè)本身而言,吳聲樂觀地表示,AIGC將更好地推動行業(yè)、產業(yè)和社會管理的全面進步,能協(xié)助品牌更好地理解消費者。“當所有的品牌都表現(xiàn)要給出具體問題solution的時候,其實這本身就是市場的進化,也是用戶的底層需要。這一切最終會形成一種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之源。”
“無需過多地去追問AI是自主意志決策,還是工具形態(tài),但要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吳聲對于人工智能的思考最終落在哲學層面。不遠的未來,或許AI會與人類達成新的共生機制,又或許AI的出現(xiàn)賦予了人類情感的永生,無論是何種交互模式,追尋生活意義的命題將伴隨始終。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