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是流動的領土,登艦即是回家’。這句話讓在場所有中國同胞都感受到了祖國的溫暖,感到了回家的希望。” 近日,從蘇丹成功撤離回國的方文(化名)感慨地說。
據新華社報道,4月15日,蘇丹武裝部隊和快速支援部隊之間的武裝沖突,最早在喀土穆南郊的快速支援部隊司令部爆發,后迅速蔓延到喀土穆全城和其他各州。沖突雙方19日基本遵守了停火24小時的國際提議,但首都喀土穆仍不時響起零散槍炮聲。
據國防部消息,為保護在蘇丹的中國公民生命財產安全,中國軍隊奉命執行撤離中國在蘇丹人員任務。在中國駐有關國家使領館的協助下,海軍南寧艦、微山湖艦于北京時間4月26日至29日,從蘇丹港撤離940名中國公民、231名外籍人員至沙特吉達港。
【資料圖】
“只有身臨戰場,才知道戰爭是多么恐怖,而我們回到和平的中國,是多么的幸運和幸福。” 多位中國公民向南都、N視頻記者講述了此次蘇丹撤僑的經歷。有受訪者表示,在來到中國安排的集中撤離點時,才終于感到心中巨石落地。當看到前來接應的中國軍艦時,不少剛從戰亂區撤離的人們流下激動的淚水。
4月27日,從蘇丹撤離的中國同胞抵達吉達港。新華社發
戰火:“空戰就在頭頂開打”
當地時間4月15日上午,頻繁槍聲突然從蘇丹首都喀土穆傳出,間或可聽見炮聲,多地冒出濃煙。
據悉,此次武裝沖突發生在蘇丹武裝部隊和快速支援部隊之間。沖突爆發前,雙方緊張關系升級,蘇丹快速支援部隊在包括喀土穆在內的多個城市部署了武裝力量。
中國公民張恒(化名)居住在喀土穆邁丹尼街,當天晚上,一場槍戰就發生在距離他家門口不足100米的街上。一直到4月16日,他發現,甚至有空戰就在他們頭頂上方開打,大多數槍聲集中從喀土穆北邊六十號大街上傳出,當地開始進入區域性停電狀態。“三大電信運營商之一的MTN已經宣布停網,盡管自來水還沒有斷供,但我已經提前做好蓄水準備。今天街上徹底沒人了,大家都比昨天沉默了不少。”
長期住在喀土穆的中國公民李江(化名)告訴南都記者,蘇丹此前發生過政變,經歷了長期的無政府狀態,路上幾乎每天都有游行示威,他也曾聽過漫天紛飛的槍炮聲,但一般一至兩日就結束了。“這次是軍隊內部武裝力量之間的沖突,這個就很嚴重了。一直到現在(當地時間16日下午)都沒有結束。昨天也是打了大半夜,到后半夜才消停了一點,從凌晨開始到今天上午又打得很厲害,下午才又消停了些。”
4月22日,蘇丹喀土穆上空濃煙滾滾。新華社/美聯
在蘇丹喀土穆國際機場,沙特阿拉伯航空公司下屬的一架編號為SV458的客機也在交火中受損。據悉,當時機上有多名乘客和機組人員,但并未透露事件中是否有人員傷亡。該航空公司隨后發布的另一份聲明顯示,已決定暫停往返蘇丹的所有航班。隨后,蘇丹航空公司、埃及航空公司相繼宣布暫停所有國內和國際航班,直至另行通知。
武裝沖突爆發后,中國駐蘇丹大使館迅速作出反應。4月16日,中國駐蘇丹使館臨時代辦張向華告訴南都記者,蘇丹局勢于15日發生突變后,使館已在進行密切跟蹤及研判。據了解,由于喀土穆國際機場到達大廳受損,且軍方已進行接管,目前機場已停止運營。
此外,使館接聽了數十起中國公民緊急求助電話,包括通過外交部12308熱線,收到了兩名住在喀土穆機場附近酒店的中國公民求助信息,并及時與他們取得聯系,要求他們原地避險,不要外出。
另據使館了解,當地時間15日上午,一名中國公民準備自喀土穆國際機場乘機回國,遇上沖突爆發。使館立即同該名中國公民取得聯系,并協調蘇方提供必要幫助,保障中國公民安全。
蘇丹沖突爆發后,曾有中國孔子學院的院長和老師被士兵持槍控制。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透露,獲悉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兩名教師被困的消息后,駐蘇丹使館第一時間應急處置,與蘇丹相關方面密切溝通協調。目前兩人已脫險并轉移至相關安全區域。外交部和駐蘇丹使館將繼續跟蹤當地形勢發展,全力維護在蘇中國公民和機構安全。
求助:“在充滿硝煙的街道上向大使館行進”
國際方面多次呼吁沖突雙方立即停止敵對行為,恢復平靜并通過對話解決當前危機。事實上,蘇丹武裝部隊和快速支援部隊曾多次達成一致實施人道主義停火,然而在約定的停火時間內,部分地區交火仍在繼續。
持續不斷戰火對生活在當地的民眾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當時身處蘇丹北部阿特巴拉市的中國公民方文告訴南都記者,物資價格翻了數倍,后續用到的柴油和汽油,基本都是在黑市上用翻了數倍的金額購買得來,或者是中企原來就儲備好的物資。
方文有5名同事處于喀土穆戰亂地區。沖突開始頭兩天,當地通訊和供電供水功能基本正常,然而到了4月16日晚,電力也開始中斷。“一天基本只由小區的柴油發電機,提供兩個小時左右的發電時間,讓居民們做飯、充電。那時蘇丹每天的平均氣溫基本在43度左右,非常熱,對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到后來,柴油儲備愈發稀少,供電時間也逐漸縮短。“供電時間減少到只有一小時,晚上根本無法入睡,更何況樓下就是散兵邊撤邊打,槍炮聲就在耳邊響起。”方文說。
李江也向南都記者表示,武裝沖突發生后,能聽到窗外戰斗機、直升機頻繁飛過的聲音,以及雙方部隊之間的射擊聲。從窗戶向外望去,能看見雙方交戰引起的火光。他的朋友家有流彈擊穿窗戶玻璃,掉落到房屋里。同時,他也已撤回駐地,堅持不外出。“所有人撤到駐地里去,不在二樓待著,撤到一樓對著窗戶的位置,有地下室的都撤到地下室去了。”
當地時間21日,蘇丹快速支援部隊宣布,同意從當日6時開始停火72小時。隨后。蘇丹武裝部隊也發表聲明稱,為了使當地民眾慶祝開齋節,以及開辟人道主義安全通道,從即日起停火3天。但進入停火時間后,首都喀土穆市區仍然不時傳出槍炮聲。
4月22日,中國駐蘇丹大使館表示,為做好在蘇中國公民安全保護工作,現統計在蘇中國公民撤離意愿,請所有在蘇中國公民于當地時間當晚21時前務必完整、仔細填寫統計表格,并繼續密切關注形勢,保持高度警惕,加強安全防范,保障人身安全。
停火協議的最后一天,當地時間24日凌晨1時,蘇丹當地進入大范圍斷網無信號狀態,方文和國內完全失去聯系,與處在戰亂地區的5名同事也基本失聯。“在喀土穆的5名同事,想了很多辦法希望撤離到我們阿特巴拉市來,但是都沒有成功,司機也不會送人過來。最后他們準備撤離到中國駐蘇丹大使館。”
凌晨4時,方文的5名同事行走在充滿硝煙的街道上,向大使館行進,耳邊是零散的槍聲,腳邊是散落的彈殼,街邊全是倒下的電線桿。兩個多小時后,5人成功到達距離駐地7公里外的大使館,并進行了撤離登記。
方文的同事在槍火聲中徒步走向中國駐蘇丹大使館。受訪者供圖
隨后,方文收到通知,使館將牽頭中企,統一安排戰區中國公民撤離至安全區蘇丹港,等待下一步計劃。但對于仍在阿特巴拉市的方文來說,這是一場突發挑戰。“沒有車輛、資金不足,項目現場還留存了大量施工物資和設備。由于之前需要囤積生活物資,現金不足,加上沖突爆發后,所有物資、服務所需價格上漲,撤退計劃受阻。”
萬幸的是,有兩名中國公民正自喀土穆自行撤離至蘇丹港,中途路過阿特巴拉市并進行短暫休整。方文向對方提供汽油等物資,對方也同意接上他們。
在對現場物資進行簡單封存后,24日午間,方文一行6人出發趕往500公里外的蘇丹港,預計時長8小時。同一時間,他在喀土穆的5名同事也踏上了大使館安排的大巴車向蘇丹港前進。
撤離:“登上軍艦感受到了祖國的溫暖”
一望無盡的荒漠、破舊不堪的黑市加油站、無人修繕的斷裂馬路路基,構成了前往蘇丹港沿路的景象。
途經4座城市后,24日當晚,方文一行抵達蘇丹港集中撤離點。“原本門可羅雀的蘇丹港,現在擠滿了準備撤離的外國人,尼日利亞、也門,以及歐美其他國家的人比比皆是。”
25日凌晨,在打了八十多通電話以后,方文終于和另外5名同事取得了聯系,其公司一行9人全部撤離至安全區域,等待使館下一步計劃安排。“心中巨石終于落地,萬事大吉,在充滿各種腳臭味和呼嚕聲的房間里,我也睡得很沉。”
不久后,4月27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表示,為保護中國在蘇丹人員生命財產安全,根據統一部署,當地時間4月26日,中國海軍南寧艦、微山湖艦緊急赴蘇丹,執行接運撤離我在蘇丹人員任務。
南都記者了解到,這次蘇丹緊急撤離任務,是中國海軍繼2011年利比亞撤離行動、2015年也門撤離行動后,第三次執行海外撤離任務。
據“人民海軍”介紹,擔負此次撤離任務的兵力由正在執行海軍第43批護航任務的導彈驅逐艦南寧艦和綜合補給艦微山湖艦臨時編組而成,攜帶艦載直升機1架,任務官兵490多人,其中特戰隊員數十人。
26日上午,南寧艦、微山湖艦提前抵達蘇丹港。停靠碼頭后,隨艦官兵立即按計劃展開接送撤離行動各項準備工作。當地時間16時40分許,搭載首批撤離人員的大巴車隊拖著揚起的塵土安全抵達碼頭。現場人群不約而同激動地揮舞起手中的五星紅旗,不少剛從戰亂區撤離的人們流下激動的淚水。
4月27日,從蘇丹撤離人員乘坐中國海軍軍艦抵達沙特阿拉伯吉達港。新華社發
準備撤離的人員在中國駐蘇丹大使館工作人員和各艦官兵的引導下,在碼頭進行登記和安檢后登艦,撤離過程安全、有序。隨后兩艘軍艦駛離蘇丹港,于當地時間27日10時許先后靠泊沙特阿拉伯吉達港,完成人員轉接后再次迅即奔赴蘇丹港,執行后續接運任務。首批撤離的678人中,中國公民668人,外籍人員10人。
方文也在首批撤離人員中。他告訴南都記者,在登艦的那一刻,他無比感慨。“軍艦上掛著橫幅‘軍艦是流動的領土,登艦即是回家’,這句話讓在場所有中國同胞都感受到了祖國的溫暖,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同樣乘坐軍艦離開蘇丹的,還有住在首都喀土穆以外地區的中國公民陳軍(化名)。4月28日,陳軍告訴南都記者,他已到達吉達港,并已購買了飛往北京的包機機票。“第一次坐軍艦,感謝強大的祖國安排從蘇丹喀土穆撤僑到沙特吉達,經歷了10天戰火,明天就啟程回到祖國懷抱了,開心!”
據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吳璽介紹,蘇丹局勢突變以來,黨中央十分牽掛每一位在蘇丹同胞的安危。外交部會同各部門、各地方,指導駐蘇丹和周邊國家使領館,短時間內組織大規模人員安全、有序撤離喀土穆等交火地區。人民解放軍緊急調動在亞丁灣護航的軍艦奔赴蘇丹,開展轉移撤離行動。各部門、各地方齊心協力,中資企業全力配合,僑團、學聯守望相助,共同上演了現實版的“萬里歸途”。
4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介紹,截至目前,已有1300多名中國公民安全轉移,有的已搭乘中國軍艦、船只離開蘇丹,有的正在離開途中。此外,中方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協助外國公民撤離,已幫助5個國家的公民乘坐中國艦船撤離蘇丹。
回家:“身處和平的中國感到幸運和幸福”
隨著蘇丹安全形勢急劇惡化,也陸續有中國公民自行撤離,從蘇丹-埃及邊境入境埃及,從蘇丹-埃塞俄比亞邊境入境埃塞俄比亞,以及從蘇丹-厄邊境入境厄立特里亞。中國駐埃及、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大使館均發布安全提醒,表示會密切關注、積極協助中國公民撤離蘇丹、入境當地。
南都記者了解到,埃塞俄比亞中國商會參與了中國駐埃塞俄比亞大使館協助組工作,赴米提瑪口岸接應中國公民。4月26日,商會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由于事發突然,撤僑采取了更靈活的方式。中國駐蘇丹大使館統一做好協調工作,以“大企業幫小企業,小企業幫個人”的方式方法協助中國公民向口岸聚集。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接到抵達口岸的中國公民后,商會會聯系航空票務公司協助購買飛往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機票。“從亞的斯亞貝巴到國內的飛機基本上每天都有一班,所以不會存在滯留太長時間的情況。”
在埃塞俄比亞的一位中國公民告訴南都記者,她的朋友正是乘坐軍艦抵達吉達港。“他連護照都沒來得及帶,但是也順利登上了免費接中國公民撤離的軍艦,必須說咱祖國強大!”
4月29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就中國軍隊完成撤離中國在蘇丹人員任務發表談話稱,為保護在蘇丹的中國公民生命財產安全,中國軍隊奉命執行撤離中國在蘇丹人員任務。在中國駐有關國家使領館的協助下,海軍南寧艦、微山湖艦于北京時間4月26日至29日,從蘇丹港撤離940名中國公民、231名外籍人員至沙特吉達港。
“人民軍隊為人民。中國軍隊永遠都是人民的守護者,永遠都是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力量。”譚克非表示。
方文告訴南都記者,他于當地時間28日下午乘坐飛機回國,并于北京時間29日上午落地。“回到祖國,最想和家人、朋友們團聚。只有身臨戰場,才知道戰爭是多么恐怖,而我們身處和平的中國,是多么的幸運和幸福。”
他介紹,他所在企業在蘇丹展開的是中國援助當地的項目,待蘇丹戰亂平息之后,他還是希望能回到當地。“我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返回蘇丹,將我們這個項目進行到底,這也是完成中國政府對蘇丹政府的一個承諾。”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