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人,我是從小看著上海的房價漲到現在這樣的。
早在2016年前后,我就想買房了,那時候我看著上海的房價從2013-2014年一下漲到2016年之后的價格。
(相關資料圖)
那時候我剛畢業沒多久,手里沒多少錢,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房價幾十、十幾萬的往上漲。身邊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談論房子??梢哉f,從這個時候起,想要買房的種子在我心底生根了。
到了2019年,上海的樓市和前幾年比有些平淡,我的工作也變得穩定了起來,于是買房的念頭再次涌了上來。
在當時,對我來說,月供不是太大的問題,問題是首付,我工作幾年,存下的錢,根本就夠不上上海的首付。為此我沒少煩惱,那時候還考慮過首付貸等。
我曾經找過父母支援,父母卻覺得我又不是沒地方住,不能為了買房而買房,看著別人賺錢,自己背上30年的房貸壓力太大了。
我因此和父母不開心過,但是現在回想起來,不得不承認,經歷過“下崗潮”的上一輩確實比我們這代人要看得遠。
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上海房價開始下跌,很多二手房連看房的人都沒有。
我突然開始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如果房價再降一點再降一點,也許我就可以夠上首付了!
那時候我天天看房地產新聞,每天都希望房價可以再降一點。
誰知,到了2020年底的時候,我的幻想破滅了,上海的房價又開始了新一輪的上漲。
我第一次感覺到了恐慌的感覺。
我害怕這一次是2015年-2016年的重演,我害怕自己再次錯過。
2021年的時候,是我離買房最近的時候。
在我的死纏爛打下,父母終于同意支持我部分首付,加上我這幾年的存款,我有了二三百萬的首付款。
我當時看了很多房子,在權衡之后,選擇了一套位于“大虹橋”的新房,均價6萬/平方米上下,面積是99-104平方米的三房。
選擇這套房子的理由很簡單,首先是總價600萬左右,在我的預算范圍內,其次是這個區位我比較看好。那是我第一次買房,我記得很清楚,認籌金一百多萬,積分60多,我剛好卡上。
那時候的我很激動也很新奇,每一個步驟都認真對待,最終卻只搖到了三百六七十號。要知道房源才三百多一點,如果按號來看,我肯定是沒希望了。
但是抱著“萬一有人放棄呢”的心情,我還是去了現場。
果然,現實生活沒有“萬一”。
當時由于這個項目后面還有加推的二期,因此我繼續把他作為我的備選。
于此同時,我還去看了其他我可以夠上的類似的項目。
不過與第一次相比,后面幾次搖號我都沒有了第一次的認真,只要算一下自己想要的戶型,然后看一下自己的號,就基本上知道肯定輪不上自己了。
在這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某個著名網紅盤,由于這個項目離我第一個看中的項目很近,因此我也去看了。
那時候,我自認為自己是很有誠意的,真正想買房的購房者。
可是當對方聽到我只有三成首付,并且只有60多分的時候,直接就把我“勸退”了。
他并沒有那種沒禮貌或者說話很直的“勸退”我,而是通過冷處理的方式,暗示我。
現在想起來,這其實是很魔幻的一幕,這世界上哪有客戶拿著錢想要買東西,銷售卻告訴他,不,你別買的。
但是在當時,我們任何人都沒有覺得這有什么問題。
2021年,我看了很多房子,也參與了幾次搖號。除去直接被勸退的,都沒有搖到合適的號,感覺自己白忙了一年。
接著上海就封控了,剛解封的時候,我也曾積極的繼續看房子,可隨著時間一點的推移,到了快年底的時候,整個市場的感覺開始變了。
其中,讓我感知最明顯的是,給我打電話問我有沒有買房,還想不想買房的中介變多了。
這讓我有一種,仿佛爽文中“當初對我愛答不理,現在你高攀不起”的感覺。
事實上,2022年底的時候,我也糾結過,到底要不要買房,畢竟買房這個念頭在我心里想了很多年了。
讓我突然想通的是,我究竟是不是真的需要一套房子?
一直以來,我買房的動力,更多的都是,如果不買,以后可能就買不起了。
那如果換一個角度考慮呢?
現在,如果未來房價不再和之前那樣上漲,一直維持在一定的范圍里,我現在能買得起的房子,幾年后也同樣買得起,那么我還會不會這么急著買房呢?
這么一想,我就想通了。原來自己之前其實并不是真正的想買房,而是大家都買房了,我也要買。
如今,當我想明白這些之后,我也重新思考了自己買房的意義。
我想,未來的某一天,我可能還是會買房的,但是那時候,我買的房子,肯定是自己真正想要且喜歡的。
編者手記
在房地產市場上升期,YY一直想買房,甚至用“焦慮”兩個字來形容自己想買房的心情。
2021年,她的“焦慮”達到了最高峰,深怕自己再次“錯過”??上КF實原因讓她沒能買成。
對此,如今的YY用“慶幸”兩個字來形容。
YY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以往很多購房者的心態,就像她自己說的,她之前其實并不是真正的想買房,而是大家都買房了,我也要買。正是這樣的心態,才催生了她的焦慮。
隨著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期,原先像YY這樣的購房者,也開始思考買房的真正意義。
當潮水退去,真正的“剛需”逐漸露出水面,房地產市場也將變得更加的健康平穩。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