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報道,近日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對外表示,只有西方國家停止對烏提供軍援、基輔停止繼續開展作戰活動,烏克蘭問題才能徹底得到解決。
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自俄烏沖突爆發后,國際上就曾有不少國家試圖出面勸說俄烏講和,然而隨著戰事沖突的不斷加劇,很多國家基本已經沒了這番心思,畢竟澤連斯基曾不止一次地對外宣稱,無意接受有關凍結沖突的任何建議。
沙特組局召開烏克蘭問題國際會議時,起初由于參與方名單尚未公布,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一場孤立俄羅斯的會議,畢竟在俄羅斯被排擠在外的情況下,會議卻要就烏克蘭問題進行討論,這多少有些諷刺。
更何況,這場會議雖然主辦方是沙特,但背后的主導者卻是美國,而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向來在俄烏沖突中立場鮮明,國際社會一開始也并未對這場會議的結果報以任何期待。
之后或許是由于東道主沙特以及參戰方烏克蘭都極力邀請中國出席會議,一時間國際社會普遍對這起會議又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畢竟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方對待俄烏沖突,一向立場堅定,且從不偏袒任何一方。
烏克蘭問題國際會議
綜合環球網、新華社等報道來看,在此次烏克蘭問題國際會議中,中方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而且不同于以往,這次烏克蘭沒有向其他國家強行推銷澤連斯基的和平方案,在整場會議中,烏方的態度反而變得十分平和。
為什么烏克蘭會突然有如此迥然不同的態度轉變呢?這還得從澤連斯基的表態說起。在不久前,澤連斯基公開表示現在有盟友不斷向他施加壓力,要求他同俄羅斯進行談判。
那么,這個所謂的盟友是誰呢?它又為何要求烏克蘭同俄羅斯開始展開談判?
這里不用多想一定是美國,畢竟其他西方國家,如果沒有美國授意,多半不敢公然要求烏克蘭停火、走向談判桌,此前西方是否要向烏克蘭提供重武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而至于說華盛頓為何突然有了讓烏克蘭談判的意思,大概還是同美國2024大選有關,畢竟烏軍一直以來發起的反攻,并未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而美國有相當一部分選民現在已經對拜登政府大手大腳援助烏克蘭感到十分不滿。另外,援烏資金和武器的去向不明,同樣也成為了共和黨攻擊民主黨的一個重要議題。
美國華盛頓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現在美國表現出厭煩、甚至要烏克蘭同俄羅斯談判的意思,俄方所提出的解決沖突的條件,烏克蘭就一定會接受嗎?或者說在澤連斯基仍在執政的情況下,俄烏談判能否順利展開?
首先,俄烏雙方都堅信自己這一方可以取得勝利。對烏克蘭來說,雖然俄羅斯軍事能力強悍,但是美西方自從俄烏沖突爆發后便開始對烏提供軍援,有幾十個國家間接對抗俄羅斯,烏克蘭沒道理覺得自己不會贏。
反觀俄羅斯這邊,盡管當初因俄軍折戟基輔,這一仗并未打成“閃電戰”,但俄軍在之后的軍事對抗中維持優勢,俄羅斯也認為自己掌握著主動權。
其次,有關烏東四州以及克里米亞的歸屬問題始終是俄烏博弈的一個關鍵點。自古以來凡是涉及到領土之爭,戰爭持續時間必將會隨之累計,此前俄方曾表示要保護“憲法內的領土”,而烏東四州和克里米亞在俄羅斯憲法中已經屬于俄羅斯領土,澤連斯基會輕易放棄這些土地嗎?
再次,現在俄烏軍事對抗已經有升級跡象。之前烏克蘭對俄方打擊目標一直集中于前線和俄邊境州地區,但近一段時間以來,烏克蘭攻擊目標明顯開始模糊民用和軍用設施邊界,現在連莫斯科遇襲都已經不能算是什么重磅新聞,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積怨只會不斷加深。
最后,澤連斯基并不是十分聽從西方吩咐的烏克蘭政客,之前美國前情報人員曾表示,美國有意消滅澤連斯基并將其嫁禍于俄羅斯。
作為西方扶植出來的“傀儡”,澤連斯基非常清楚自己在俄烏沖突之中所扮演的一個角色或者說所承載的價值,正因如此,當西方施加壓力,要求他與俄羅斯和談時,他才會表示出一定的抗拒或不滿,因為一旦俄烏講和,他的存在將隨時可以被替代。
烏總統—澤連斯基
換句話說,如果美國愿意,烏克蘭當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內與俄羅斯展開談判,但從眼下澤連斯基表現出的抗拒態度來說,他的心里恐怕另有其他打算。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