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居財經嚴明會6月30日,飛潮(上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飛潮新材”)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書(申報稿)。
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何向陽、何晟兄弟。何向陽系公司董事長,何晟系公司董事兼總經理。本次發行前,何向陽、何晟分別直接持有公司37.25%的股份,同時通過飛潮科貿控制公司9.31%的股份,何晟通過員工持股平臺上海濾境控制公司3.88%的股份,合計控制公司87.69%的股份表決權。
【資料圖】
如果本次飛潮新材成功上市,何向陽和何晟的身價分別高達18.5億元。
2020年至2022年,飛潮新材營業收入分別為1.40億元、1.83億元和3.5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58.45%。
何家兄弟把飛潮新材作為上市主體,但它的核心資產卻是買來的。在2021年11月,為解決同業競爭,整合業務資源,飛潮新材以零對價收購了FeatureHongKong持有的無錫飛潮100%股權。無錫飛潮成立于2003年,是何家兄弟控制的企業。
而無錫飛潮的財務狀況如何呢?重組之前一年的財務數據很有說服力。
在2020年,飛潮新材的資產總額9,290.29萬元、凈資產5,001.18萬元、營業收入7,544.32萬元、利潤總額657.83萬元,而無錫飛潮對應的數字是21,379.93萬元、7,575.66萬元、13,477.25萬元、761.74萬元,后者分別是前者的2.30倍、1.51倍、1.79倍、1.16倍。
到了2022年,無錫飛潮的營業收入為27,598.80萬元,凈利潤3,905.27萬元,占整個飛潮新材的78.76%和77.9%。
換句話說,飛潮新材的主要收入是通過實際控制人的資產得來的。而得到這筆資產,竟然是“零對價”,飛潮新材沒花一分錢。
這也能解釋,為何何家兄弟不想給飛潮新科大規模引戰,而是自己牢控了近84%股權。因為,股份被稀釋越多,意味著無錫飛潮也被別人分享得更多,肥水不流外人田。這種左手倒右手,零對價還可以避稅。如果按照引戰時5倍PE價格交易,飛潮新材在2021年至少要掏三五千萬元。
但對于外人陳煒,何家兄弟把賬目算得很清楚。在2018年陳煒解除代持、恢復飛潮新材股東身份時,曾正在籌備收購無錫飛潮計劃。當時,何家兄弟把飛潮新材與無錫飛潮的估值比定位為1:2。這說明,無錫飛潮在并入飛潮新材之后,占據了三分之二的估值。
趁著把無錫飛潮裝入后,飛潮新科在2021年底分紅了4800萬元。這超過了前兩年的凈利潤總額。
反觀飛潮新科的其他兩家子公司飛潮測控和新加坡飛潮,在2022年,前者營收只有203萬元,虧損9萬元;后者與2022年11月成立,營收只有1.08萬元,虧損26.33萬元。
此外,飛潮新材2022年5月在新加坡設立的全資子公司FEATURE-TECINTERNATIONALPTE.LTD.,未完成銀行開戶,未實繳注冊資本,也未實際開展經營活動,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該公司已注銷。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