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區73個家庭醫生團隊
守護居民健康 助力“分級診療”
【資料圖】
“守牢第一道防線,完善分級診療聯動,指導居民居家治療,及時轉診重癥患者。”1月5日,在和平區北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該中心副主任、家庭醫生陳瑤對記者說:“剛接到居民電話,家里有老年人因新冠病毒感染,咳嗽有點厲害,我得去看一看,如果病情嚴重,得及時轉診。”家庭醫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是推行分級診療的關鍵。
家庭醫生在居民“身邊”提供服務
在和平區,像陳瑤一樣的家庭醫生團隊有73個,隨時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等服務。“和平區建立了24小時醫療管家制度,組建73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覆蓋了全區102個社區、10個村和1323個網格,并將家庭醫生電話和24小時醫療管家電話通過微信群進行公布,為區域內居民提供醫學咨詢、購藥指導、防護指導、健康隨訪、協助轉運等服務。”和平區衛健局相關負責人稱,尤其這段時間,家庭醫生極大緩解了大醫院的就診壓力,也讓居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
自2022年12月8日起,和平區對重點人群開展健康狀況摸排工作,現已排查65周歲以上老年人86574人。根據疾病情況和疫苗接種情況,對老年人進行分類管理,按照風險程度評估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風險等級,記錄臺賬,并實施分級健康管理。
根據患基礎疾病情況、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感染后風險程度等,將65歲以上老年人分為三個類別:重點人群(高風險)、次重點人群(中風險)、一般人群(低風險),分別用紅、黃、綠色進行標記。
對于綠色人群開展一級服務,包括引導疫苗接種、加強健康教育和提供相關咨詢服務。
對于黃色人群開展二級服務,包括開展抗原檢測、健康監測,提供健康咨詢、用藥指導、隨訪等。
對于紅色人群開展三級服務,包括提供健康咨詢、健康指導、健康監測、抗原檢測、協助轉診等。
實施基層首診和協作轉診分級化服務
和平區啟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診室建設工作,截至目前,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診室全部開診,發熱診室全部配備氧療設備、指夾式脈搏血氧儀、心電圖等急診急救設備和必要藥品,發熱診室抗原試劑盒和對癥治療的藥物儲備充足,可為患者提供核酸檢測、抗原檢測、DR、血常規、常用對癥治療藥物等醫療服務。發熱診室每日安排醫務人員值班,并全部配備二線班,確保發熱診室正常運行,滿足患者就醫需求。
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別與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沈陽市第六人民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遼寧省金秋醫院等醫院建立應對新冠病毒感染的醫聯體協作,不斷完善轉診機制,暢通轉診通道,對患者進行分級分層分類救治。
未合并嚴重基礎疾病的無癥狀感染者、輕型病例,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診醫生診治后,采取居家自我照護。普通型病例、高齡合并嚴重基礎疾病,但病情穩定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診醫生接診后,到太原或北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肺CT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進一步診治。以肺炎為主要表現的重型、危重型病例,依托醫聯體轉診平臺,轉診至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沈陽市第六人民醫院進行診治,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也定期派出專家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駐點指導。以基礎疾病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向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提出申請,經批準后直接轉診至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省金秋醫院進行診治。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 樊華)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