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新華社武漢3月25日電】10萬尾中華鱘25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園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放歸長江,持續補充長江中華鱘物種資源。此次放流共分3批,共計20萬尾。這是三峽集團聯合國內相關中華鱘保護機構,連續第68次開展流域化中華鱘放流。
“本次放流首次啟用‘現場放流+云端放流’相結合的方式,吸引社會公眾廣泛參與,增強公眾生態保護意識。自3月17日發布志愿者招募信息以來,社會各界人士報名踴躍,紛紛預約參與線上、線下放流。明年計劃繼續采取社會化放流的方式,增加現場放流人數,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良好氛圍。”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總工程師姜偉說。
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距今已有1.4億年歷史,是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和長江珍稀特有魚類保護的旗艦型物種。人工繁殖及放流是保護魚類物種的關鍵手段,有助于實現魚類種質的延續并為野生資源提供持續補充。
三峽集團自1984年起,每年開展中華鱘放流活動,從未間斷。截至今年3月25日,三峽集團已累計保護繁育長江珍稀特有魚類近100種,人工增殖放流超1095萬尾。其中,中華鱘放流累計為68次,共550萬尾。
記者 侯雪靜
責任編輯:王旭偉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