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國統計
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嚴重荒漠化
且每分鐘都會新增11公頃荒漠
(資料圖片)
相當于15個足球場的大小
土地荒漠化,又被稱為“地球癌癥”,它聽起來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但它造成的嚴重后果:沙塵暴、糧食減產、水資源緊張……卻幾乎每天都在世界各地發生。
2023年6月17日是第29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中國主題為“科學防治荒漠化 有你有我有她”。截止到2019年,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57.37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168.78萬平方公里,與2014年相比分別凈減少37880平方公里、33352平方公里,對抗荒漠化,中國有“良方”。近些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遠方的家》欄目組行走祖國大地,見證了一個個防治荒漠化的“中國奇跡”。
螃蟹在庫布齊沙漠“安家”
庫布齊沙漠,中國第七大沙漠。30年前,庫布齊沙漠腹地寸草不生、荒無人煙,風蝕沙埋十分嚴重,被稱為“生命禁區”和不可治理的“死亡之?!?。
內蒙古鄂爾多斯的杭錦旗是庫布齊沙漠主體的所在地,為了改善當地的生態和人們的生活環境,杭錦旗人幾十年來堅持治沙種樹。如今,庫布齊沙漠的植被覆蓋率達到53%,這里不僅生長著沙柳、檸條、楊柴、沙棘等治沙植物,還生活著南美白對蝦和螃蟹。
2014年開始,杭錦旗將開河流凌的黃河水從低洼地帶引入到沙漠,不僅在沙漠中形成新綠洲,還在沙漠綠洲中養起了螃蟹。這里的螃蟹不需要人工喂養,僅靠黃河水里的養分,就能膏肥體壯。2014年,庫布齊沙漠被聯合國環境署確定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范區”。
沙漠成為水果的“快樂老家”
除了螃蟹和南美對蝦,庫布齊沙漠中還生長著香蕉、哈密瓜、佛手瓜、無花果和火龍果等水果。這樣的奇跡就發生在鄂爾多斯達拉特旗的恩格貝生態示范區。
過去,這里全都是荒漠化土地,自1990年開始進行生態恢復。當地人先通過種樹、種草固定住流動的沙丘,等到葉落草枯后,自然落在土壤里,就增加了土壤的有機質,就這樣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終于將沙土變成了沃土。
烏蘭布和沙漠 奶牛的“綠色食堂”
在內蒙古,還有中國第八大沙漠——烏蘭布和沙漠?!盀跆m布和”蒙語意為“紅色的公?!保硎旧衬钠茐牧μ貏e強大。如今,這頭紅色的公牛,被當地人“馴服”成奶牛的家園和“綠色食堂”。
烏蘭布和沙漠的黃沙下,有肥沃的黃河故道。當地人將沙漠沙與黃河故道紅泥混合后,再加入少量膠泥,形成可以保水保肥的土壤團粒結構,種植青貯玉米和燕麥草等牧草,除此之外,他們每年都會將玉米根茬粉碎到地中,并回填部分牛糞,來保持土壤的肥沃。
如今,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的烏蘭布和沙漠中生活著近十萬頭奶牛,日產有機鮮奶一千多噸,巴彥淖爾也因此成為全球最大的有機原奶生產基地。
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的白芨灘。當地三代人堅持種樹70多年,曾經“天上無飛鳥,地上無寸草”的白芨灘,如今植被覆蓋率達40.6%。
在甘肅蘭州黃河南岸的貢井林場,這里曾經以荒涼、干旱和難以生存著稱,但就是在這樣環境惡劣的地方,貢井林場的員工們一棵樹接著一棵樹種,四代人在這里堅持植樹造林,創造出了一片綠色奇跡!一個由樹木組成的“夢”字,醒目地鑲嵌在荒山之上。
在海南島西部的昌江黎族自治縣,這里綠樹伴著碧海和沙灘,海岸線風光旖旎。但是早在20多年前,昌江一帶的海岸線附近都是連綿不斷的沙地,昌化鎮昌化社區的村民陶鳳交帶領姐妹們從1992年一直堅持種樹至今,一點一點將棋子灣這片沙地變成綠洲......
防治荒漠化是一項長遠又宏大的工程,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節約用紙,雙面使用;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產品;節約每一滴水,節約每一粒糧;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保護綠色植被,愛惜一草一木一花;少用塑料袋,杜絕白色污染......防治荒漠化,讓我們一起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守護我們共同的綠色家園。
責任編輯:陳文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