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2008年,王女士來銀行取錢為兒子買房,正當她打開蛇皮袋裝錢,卻在看到余額時失態大喊:“我存了205萬,怎么只剩100了!”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王女士為何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如此失態,時間要回到三年前。
2005年,生活在鄭州的王女士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為這個家賺回一筆筆財富。除了日常補貼家用,王女士還留存下相當一部分財產用作急需,共計205萬,家里人都不知情。機緣巧合下,王女士結識了工商銀行行長。相對于外面形形色色的高回報投資,王女士更愿意相信國家,把錢存在銀行里,哪怕回報小,但勝在安穩。就這樣,王女士委托行長開了個活期賬戶,把205萬全部存了進去。經客戶經理推薦,王女士又投資了28萬元的理財產品。錢生錢,又是存在國家銀行,這讓王女士倍感心安。誰料,她的這番操作,竟讓其辛辛苦苦攢下的205萬不翼而飛。今年,王女士的兒子新婚在即。為了讓這對新人的生活減輕壓力,王女士當即表示可以出全款買房。正好,一家人相中了一套200萬左右的樓盤,算上這三年存錢的利息和理財產品,拿下它不是問題。在交了定金后,王女士帶著兒子去銀行取錢。遞上存折,輸上密碼,王女士就打開蛇皮袋子準備放錢。這時工作人員卻說:“王女士,您的賬戶里只有100元,沒有205萬。”“怎么可能!再仔細看看,別看錯了賬戶!”
工作人員再三確認,真的只有100元。“媽,真的有200萬嗎,咱家能存下這么多錢嗎?”兒子問道。這讓王女士慌了神。三年前存進去的可是200萬元,現在怎么連一萬都沒有。她想到的唯一可能就是行長,是他在從中作梗。“你們行長呢,我要見行長!”對于這種“耍無賴”的客戶,工作人員說行長不在。王女士要見其他領導,也被工作人員一一回絕。最終,王女士選擇報警,讓警方介入調查。案子很快有了進展,行長也被抓獲。經供實,行長在王女士購買28萬的理財產品后,盜用其身份信息,分批次轉走205萬元。而這200萬已經被行長揮霍一空,分文不剩。為此,王女士找到銀行,希望其賠償200萬。但銀行表示這是行長的個人行為,銀行拒絕負責。王女士每天都上銀行要說法,而銀行則視而不見。王女士最終上訴銀行,希望其賠償經濟和精神賠償,而案件到這里也告一段落,至于結果如何,目前尚未公開。
法院最終會把責任判給誰,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希望銀行能夠賠付給王女士應得的財產,因為這是她辛苦勞動賺來的錢財,莫要苦了勞動人民的心。你們覺得呢?作者 晨曦編輯 長庚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