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印花稅下調的傳聞,上周還流傳著央行要降準的傳聞。
(資料圖)
為什么央行可能會選擇在這個時候降準呢?
7月中旬,央行說各家銀行可以跟借款人自愿協商下調存量房貸利率。這對于老百姓來說是好事一樁啊,但過了兩周至今都沒太大動靜,要提高銀行的積極性,央行可以通過降準減少銀行的資金成本。
銀行目前也遇到不少的困難,雖然存量房貸利率還沒有下調,但新增貸款利率已經在不斷下調。無論是房貸、經營貸的利率都在下降,銀行收入端面臨重大考驗。
我之前給大家科普過銀行的凈息差,銀行凈息差如今只有1.74%,處于歷史最低水平。而1.8%就是銀行凈息差的警戒線,跌破這個值說明銀行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經營風險越來越大。
由于銀行的經營風險在增加,在7月初,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國有大行股票,被外資機構高盛下調了投資評級,從“買入”下調到“賣出”
以工商銀行最近股價走勢來看,有著郭嘉隊護盤的A股工商銀行就比較強,而可以被做空拋售的港股(H股)工商銀行走勢就比較弱了。港股工商銀行相對A股工商銀行的折價率也到了接近30%,近三年來最大水平。
一方面要讓利給背著房貸的老百姓,促進消費復蘇。一方面又要減少銀行的經營風險,維持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央行這個時候降準的必要性就增加了許多。我們上一次降準是2023年3月17日,我估計10月之前應該會再有一次0.25%的降準。
但是下調存量房貸利率,減少居民還貸壓力,真的就可以促進消費復蘇嗎?我覺得可以促進一點點,但難有大的成效。
下面數字我隨便列的,不要較真,看懂邏輯就行。
假如我有100萬房貸(本金+利息),每年需要還5萬。下調存量房貸利率之后,我需要償還的房貸下降到80萬(本金+利息),每年需要還4萬。相比之前,我今年多出1萬的可支配資金了。
但,我就一定要拿這省出來的1萬去吃喝玩樂嗎?也沒有人背后逼著我啊。
存量房貸利率下調省出來的1萬,我可以繼續拿去提前償還房貸啊。由于今年提前還了1萬的貸款,明年需要償還的房貸又從4萬下降到3萬9了。那明年是不是又省出比1萬多一些的可支配資金了?
那我明年底又拿這1萬多提前償還房貸,如此循環,原本要還30年的房貸,可能20年就搞定了。
很多專家都期盼著老百姓掏錢消費投資刺激經濟復蘇。但這是很經典的問題,究竟是先有雞再有蛋,還是先有蛋再有雞呢?
究竟是經濟好了收入提高了,老百姓愿意消費?
還是老百姓愿意消費,經濟才會好?
在想著促進居民消費之前,還是先想辦法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吧。
由于整體上我對消費復蘇依然保持謹慎的態度,所以上上周我止盈部分美股倉位,進一步加倉中國資產,選擇的就不是消費行業而是港股的科技板塊。我去年以來反復說的“買消費不如買互聯網”也沒有發生變化,很多觀點邏輯我都沒有大調整,只是兌現需要時間吧。
......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