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找到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蔬菜一區經理侯亮時,他正在大姜交易區和商戶程秀榮“聊天”,一身過膝的羽絨服外,套著藍色的工服馬甲,在周邊紛雜的人員中不顯山不露水。
說是聊天,其實是在摸底蔬菜供應情況。
前兩年姜價持續低迷,導致大姜種植面積減少,春節后姜的價格開始出現小幅上漲。程秀榮是市場的“姜王”,在山東濰坊、煙臺有大姜種植基地,這兩天她大姜的日進場量在30多噸。
“量沒問題,我們加大往北京調貨!”聽著程秀榮干脆利落地回答,侯亮也踏實了不少。蔬菜供應或是菜價出現波動,“區長”們得提前收集信息,及時上報,以便市場及早應對。
“區長”是商戶們對侯亮的戲稱,市場神農門東側這片區域是蔬菜一區,都是他負責的片區,主要批發的是豆角、毛豆、玉米、姜、蒜等蔬菜品類,市場需求非常大,光各種品類的豆角就有1700噸左右。
“進場批發的貨車有150多輛,各種豆角的是55輛,玉米有12車,姜和蒜各是28車,還有其他零散品類的,銷售大戶有51個……”說起市場的供應情況,侯亮如數家珍。
侯亮是土生土長的新發地村人,家就住在新發地市場西側的天倫錦城,用他的話說,“就是一個近,咱新發地人24小時隨叫隨到,‘不打烊’”。
“你們這堆下腳料得趕緊清理了啊!”“這個車得挑正點兒,不能擠占了邊上的車位。”“市場可不許抽煙,都是大車可得小心點!”……一邊走,一邊眼觀四路,作為“區長”,得是“全能”。這不,正走著,前面的通道堵上了,原來是一輛上貨車輛想掉頭,影響了雙向行駛的車輛,侯亮又化身為“交通指揮員”,上前去疏堵了。
“年后商戶們都陸續返崗了,供應充足,入場的貨車就多,我們還得維持交通秩序,讓車輛快速有序地進出場,增加蔬菜的流通速度。”侯亮說。
記者了解到,這兩天新發地市場蔬菜供應量迅速回升到1.8萬噸以上,保供首都菜籃子,新發地“開門紅”。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