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海淀“金腰帶”之稱的清河即將全面升級!2月20日,記者從海淀區水務局獲悉,作為清河兩岸綜合整治提升規劃7個節點之一的“清河之洲”已經動工,預計今年主汛期前完成主體工程,一個隱于鬧市的生態綠洲即將亮相。
(相關資料圖)
七節點——由城郊河道向城市河道轉變
春寒料峭,清河圓明園段,“清河之洲”(樹村段)濱水綠廊景觀提升工程工地上,一片繁忙。目前,清河樹村閘至體大西二橋濱河道路已進入封閉施工階段,正在進行右岸水下混凝土擋墻澆筑。
清河,是永定河的古河道,在海淀的版圖上,占據著特殊的地理位置,銜接山前山后,是聯通城市河湖的山水廊道,被稱為海淀天然的“金腰帶”。
為了解決清河兩岸環境問題及由此帶來的城市病,提升區域居民生活品質,助力清河由城郊河道向城市河道轉變,海淀區制定了《清河兩岸綜合整治提升規劃》,結合京張鐵路遺址公園,打造區域藍綠十字廊道骨架,形成大尺度藍綠生態空間。
按照規劃,將沿清河打造清河之源、清河之洲、清河之驛、清河之澳四大綠色生態節點,在肖家河橋北、朱房、西三旗建設三個生活休閑設施節點。這7個節點中,位于圓明園東北的“清河之洲”作為先行先試項目率先啟動。
“清河之洲”——隱于鬧市的生態綠洲
“清河之洲”位于清河樹村段,西起樹村閘,東至體大西橋,河道長1.17公里。南起清河南岸五環路,北至規劃清河北側路,用地東西長1200米,縱深260米,總生態景觀提升改造面積約25.77公頃。按照清河巡河路可整體劃分為北側濱水公園和河道空間兩大改造部分,其中北側公園景觀工程14.11公頃,河道生態景觀工程11.66公頃。
海淀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清河之洲”工程包括河道改造、樹村閘改造和管線改移三部分內容。
基于“清河之洲”岸線改造方案,在清河北岸進行局部拓寬,在南岸原有岸線上進行生態改造,以生態緩坡駁岸和生態濕地相結合的模式,營造若干生態涵養島,為自然生物提供棲息地,同時種植鄉土喬、灌木及適宜的水生植物,達到科學引鳥引蝶的效果,從而營造水生動物、兩棲動物和水禽的繁衍、覓食和庇護場所,打造隱于鬧市的生態綠洲。
清河樹村閘房將進行全面升級改造,融合三山五園傳統文化,參考圓明園四十景中“曲院風荷”的建筑特征,結合現代建筑材料與工程手段,構建“面水望橋”的布局,還原高低錯落、鱗次櫛比的傳統建筑風貌。在此基礎上,還將把閘房與周邊藍綠環境進行融合,開放封閉空間,從而提升片區吸引力,打造活力區域。
綠島劇場是“清河之洲”的一個亮點,將借用清河區域原有橋梁設置草坡看臺,利用橋頭和水面的高差,形成以水為景的自然小劇場,做到兼顧濱水看臺、小型文藝活動和自然課堂教學的多種功能,將“以水為景”優勢發揮到最大。
“清河之洲”還將設置觀景棧橋和跌水廣場,觀景棧橋圍繞目前河岸邊的樹木設置,迎向河面,部分懸空,立體打造豐富的濱河觀景空間。北側公園內水系出口將設計為跌水廣場,以層疊形式將水再次爆氣增氧,設置汀步淺水,提供戲水空間,滿足市民親水需求。
“清河之源”——“縫合”藍綠空間48公頃
海淀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清河之洲”外,今年海淀區還將啟動“清河之源”節點建設。
“清河之源”位于清河起點,從北宮門至安河橋北地區,該段河道長2.1公里,山水相接,將采用柔岸、增綠、連山、山水風貌交融的設計理念,優化慢行系統4.2公里,搭建親水平臺,“縫合”藍綠空間48公頃,恢復三山五園軸線及歷史要素。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