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頻焊接_高頻焊接定義原理及特點 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高頻焊接(高頻焊接的定義、原理和特性)
(資料圖片)
高頻焊接發明于20世紀50年代初,并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它是利用10 ~ 500 kHz的高頻電流,通過焊件的連接面產生電阻熱,在有壓力或無壓力的情況下實現原子間鍵合的一種焊接方法。目前高頻焊接主要應用于機械化或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管材和型材生產線,焊件可采用鋼材或有色金屬。直徑范圍為6 ~ 1420 mm,壁厚為0。15 ~ 20 mm,直焊縫用于小直徑管道,螺旋焊縫用于大直徑管道。近年來,高頻焊接技術作為連接方式之一,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成為連接領域新的研究熱點,正友友資源網發展迅速。
1.高頻焊接的定義
高頻焊接是一種固相電阻焊接方法。在焊接過程中,工件高頻電流產生的電阻熱將工件焊接區表層加熱至熔融或近塑性狀態,然后施加(或不施加)鐓粗力,實現金屬結合。因此,它是一種固相電阻焊方法。高頻焊接根據高頻電流在工件中產生熱量的方式可分為接觸式高頻焊接和感應式高頻焊接。接觸高頻焊接時,高頻電流通過與工件的機械接觸引入工件。感應高頻焊接時,高頻電流通過工件外部感應線圈的耦合作用在工件內部產生感應電流。高頻焊接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焊接方法,要根據產品配備專用設備,生產率高,焊接速度30m/min。主要用于制造管道時的縱縫或螺旋縫焊接。
2.高頻焊接原理
高頻焊接原理——高頻電能通過高頻電流的趨膚效應集中在焊件表面,通過鄰近效應控制高頻電流流動路線的位置和范圍。當要求高頻電流集中在焊件的某一部位時,可以通過在導體和焊件之間形成電流回路,并使它們靠近焊件的這一部位,使它們彼此形成相鄰的導體來實現這一要求。根據焊件結構的具體形式和要求,高頻焊接主要利用趨膚效應和鄰近效應來 ***
高頻焊接中高頻電流兩大效應的內容是:趨膚效應——在導體上施加交流電時,導體截面上的電流分布不均勻,電流密度從導體中心向表面逐漸增大,大部分電流只沿導體表面流動。電阻率越低,滲透率越高,電流頻率越高,趨膚效應越明顯。鄰近效應是一種物理現象。當高頻電流在兩個導體或往復運動的導體中以相反的方向流動時,電流會集中在導體的相鄰側。高頻焊接常用的電流頻率范圍為300 ~ 450 kHz,有時也使用低至10kHz的頻率。
3.高頻焊接的特點:
由于電流高度集中在焊接區域,所以加熱速度很快,焊接速度可達150 ~ 200m/min。由于焊接速度快,焊件自冷效果強,熱影響區不僅小,而且不易被氧化,所以焊縫的組織和性能都很好,焊前可將焊件表面清洗干凈,從而提高了效率。可以焊接的金屬種類很多,產品的形狀和規格也很多。
以上詳細介紹了高頻焊接的定義、原理和特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