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小伙伴們 ,今天給大家科普一個小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會接觸到小青龍湯顆粒_小青龍顆粒的12種用途 方面的一些說法,有的小伙伴還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關于小青龍湯顆粒_小青龍顆粒的12種用途 的相關內容。
小青龍湯顆粒(小青龍顆粒的12種用法)
小青龍顆粒出自醫家張仲景《傷寒論》中解表名方小青龍湯。小青龍顆粒因其優良的療效和獨特的作用,被譽為“千年經典驗方”,并被冠以“中醫十大驗方之一”,足見其在中醫臨床應用中的重要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現在是盛夏,熱得像火一樣。古人有“冬有麻黃,夏有香薷”的季節性傳統用藥經驗。所以現在即將進入酷暑,小青龍顆粒的主藥是麻黃。是否與季節相悖?但中醫主張“有癥,用藥”的理論基礎。而現代人喜歡冷飲、涼果、寒空調,病后濫用大量抗生素,大量輸液,以及缺乏戶外運動等不良習慣,導致陽氣過盛,導致陰寒,進而引發各種冷飲疾病。因此,小青龍顆粒的臨床應用不需要在意麻黃冬宜夏慎用的觀念。只要對癥,就可以大膽使用,臨床效果很好。
◆◆
藥物成分
◆◆
麻黃、芍藥、阿莎麗、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和半夏。
◆◆
團體口譯
◆◆
小青龍顆粒中麻黃、桂枝必為君,發汗散寒解表邪,麻黃還能泄肺氣平喘止咳,桂枝化氣利水。干姜、細辛為臣,溫肺化陰,助麻、肉桂解表祛邪。但眾所周知痰飲脾肺兩虛,若僅用于溫散,則可能耗肺氣。所以用五味子斂肺止咳,芍藥養血,兩藥配辛散,既能增強止咳平喘的效果,又能制約辛散溫燥過度的弊端。半夏也是燥濕化痰、和胃降逆的佐藥。炙甘草還作為佐藥,既能益氣、調和中焦,又能調和辛辣、酸味之品。八味藥雖有嚴格的配伍,但可散可收,可開可閉,使風寒得以緩解,水得以帶走,癥狀得以緩解。
◆◆
主要功效
◆◆
主治外感風寒,內停飲酒。惡寒、發熱、口渴、無汗、水腫、身痛、胸悶、干嘔、咳喘、脈浮者。
◆◆
臨床應用
◆◆
1.急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咳嗽痰稀,偶有喘息,面色白膩浮腫,舌胖膩,脈緊。
2.支氣管哮喘:主要表現為氣短,喉中喘息,面色暗沉青紫,口中無渴,或喜熱飲,天氣寒冷或易受寒,形寒怕冷。患者舌質淡潤,舌苔白滑,脈弦緊。
3.老年肺氣腫:主要表現為咳喘、痰白稀、惡寒、頭痛、無汗、舌質淡胖、舌苔薄白、脈沉。
4.慢性咽炎:主要表現為受涼或飲食寒涼的患者,即咽喉不適,劇烈咳嗽,咳出津液,服溫開水后稍有緩解,舌淡苔白膩,脈緊。
5.百日咳:主要表現為小兒咳嗽重濁,痰稀,面色白冷,舌淡苔白滑,脈浮。
6.風寒感冒:主要表現為患者重度惡寒,輕度發熱,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痰稀白,不渴或喜熱飲,舌淡,苔薄,脈緊。
7.慢性鼻炎:主要表現為患者流涕,頭痛鼻塞,畏寒肢冷,頭痛鼻塞,舌淡苔白膩,脈浮。
8.風中流淚:主要表現為患者受寒或受風后,眼睛流淚,視物模糊,舌淡,苔白膩,脈緩。
9.偏頭痛:主要表現為患者在遭受寒風寒潮襲擊后,頭部一側反復疼痛不適,甚至惡心嘔吐,水清,舌白胖,苔薄,脈緊。
10.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表現在患者關節屈伸不利,腫脹疼痛,冷后舌淡暗沉,脈沉。
11.慢性腰腿痛:主要表現為腰腿痛持續不愈,晝輕夜重,受涼及天氣轉涼后加重,四肢冰冷,舌苔胖白,脈緊。
12.急慢性蕁麻疹:主要表現為受涼或受涼后由局部發展至全身的風團,可伴有發熱、寒戰、頭痛、關節痛等癥狀。患者舌淡,苔白膩,脈緊。
◆◆
需要注意的事項
◆◆
服藥期間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服藥期間不宜同時服用進補中藥。
不適用于內熱虛喘者。
支氣管擴張、肺膿腫、肺心病、肺結核患者,咳嗽時要去醫院。
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慎用。糖尿病患者以及肝病、腎病等嚴重慢性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用藥期間,如果患者發熱體溫超過38.5℃,或者出現呼吸困難,或者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就要去醫院了!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