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越來越發達,大家都選擇在網絡上汲取相關知識內容,比如好看的喜劇_15部經典情景喜劇 ,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問題,小編也是翻閱整理了相應內容,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優秀喜劇(15部經典情景喜劇)
【資料圖】
每次心里有了煩惱,最想看的就是金句頻出,搞笑溫馨的情景劇。它能讓我們開懷大笑,同時,我們也能體會到溫暖。在一個我們歡笑的地方,所有的煩惱都被拋在一邊。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那些年我們追的情景劇。
01編輯部的故事(1991)
《編輯部的故事》是中國大陸之一部情景喜劇。故事以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熱點話題為背景,以《世界指南》雜志編輯部的六位年齡不同、性格各異、善解人意、樂于助人的編輯為主角,描述了他們接觸社會后產生的各種生活故事。
王朔、、劉、等。親自打磨劇本,塑造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人物形象:主編陳,專攻政治,膽小謹慎的劉書友,余德利,馬列主義的牛玉清,鼻祖葛嶺,人人都愛的李東寶。
這部電影緊扣時代脈搏,內容直到現在依然沒有過時,批判了社會上的一系列問題和現象。迄今為止,人們很長一段時間都把編輯部作為最有思想最深遠的精神境界,想人們想不到的,說人們不敢說的。
02我愛我家(1993)
《我愛我家》通過一個90年代北京六口之家和他們的鄰居、親戚、朋友組成的社會橫斷面,展現了每個家庭在生活中的瑣碎,父母的短視。
至今我還能回憶起那個煙頭不離身的老傅,那個織不完毛線的和平女人,那個病情不斷的小保姆,大兒子賈志國,沒有野心卻善良忠誠的二兒子賈志新,還有那個聰明伶俐的女兒。可以說它的臺詞和劇情密度是普通電視劇的十幾倍,幾乎每句話都有典故,處處都有設計。沒有一句臺詞只是平平淡淡的承接劇情。
這部劇既通俗又深刻,有著鮮明的幽默和思想深度。被大家奉為經典。
03海馬舞廳(1993年)
該劇是與《編輯部的故事》、《我愛我家》同期的情景喜劇。雖然它沒有前兩部經典,但這部劇聚集的大牌也趕不上前兩部。整部電視劇雇傭了一個40人的創作團隊,在一個單元化的背景下講述獨立的故事。主演和客串涵蓋了當時的整個文學圈。
主要講的是北京一個舞廳的故事。老板、公關經理、工頭每天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見多識廣。
當時該劇由馬未都策劃,編劇是一些大咖,如王朔、海巖、劉震云、莫言、梁左等。他們巧妙地抓住了從舞廳來的客人,把他們的思想和心理描述得非常好,一點也不夸張。同時也全面呈現了90年代的舞廳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主題曲《游戲俠》由童安格演唱。
04新72房客(1997)
《新72戶》是《我愛我家》播出4年后的大熱劇。故事從北京搬到上海,在石庫門從“家事”變成了“鄰里事”。還是英達導演,反映了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和鄰里關系的互動。生動刻畫了改革開放大潮中上海市民不同層面的眾生相。
說起拍這部劇的初衷,英達曾說,“這主要是為了解決情景喜劇中北京語對南方觀眾造成的收視障礙,而上海普通話在南方很多地方都能接受。從全劇來看,雖然構思的包袱是北京的,但基本采用了上海演員,上海風格的表演,上海語言習慣,人物思維也是上海風格,所以這部劇屬于‘海派劇’。"
05中國餐廳(1998)
《中國餐廳》是英達在1998年執導的。故事背景也從中國轉移到了美國,講述了發生在一家中國餐館里的中美兩國食客的故事。包括主演王姬、楊立新、何冰、李奇等。把視野擴大到生活在異國他鄉的華僑華人的方方面面。這些來自北京、上海、香港、臺灣省、在美國出生長大的中國人和喜愛中國菜的美國人在中國餐館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捧腹的人間喜劇。艾滋病的誤解,大款集團的可笑,老夫老妻的尷尬, *** 女的悲哀,賭場的輝煌,餐廳的艱辛等等。
《中國餐廳》的編劇梁歡為了創作劇本曾三次赴美體驗生活,而編劇馮曉則有一年半在美國做餐廳的實踐經歷。他們的創作盡可能地展現了美國生活的原汁原味,并經過喜劇大師梁左的修改和潤色,使得劇本充滿了笑料,回味無窮。
06閑人馬大姐(2000)
該劇通過熱心善良的馬大姐一個又一個看似普通的瑣事,將當今社會的各色人等變成爆笑的喜劇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在笑的同時看到社會,找到自己,對生活有更輕松的態度,對生活有更幽默的理解。其中艾嘉和王源超的形象都很符合家庭形象,追求潮流的女兒,怕媳婦又有點小氣的丈夫,構成了這種現實而瑣碎的普通人生活寫照。
該劇仍由英達執導,大獲成功,曾創下北京非黃金時段收視率12%以上的紀錄。
07東北家庭(2001)
該劇描述了東北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三代人之間發生的事情。面對社會轉型期企業的種種變化,每一個家庭成員和他們的親戚、朋友、鄰居、同事,都有一系列橫向和縱向的錯誤,既諷刺又搞笑。
電視劇《東北人是活雷鋒》主題曲可謂火遍全國。幾乎每個人都能哼上幾句“我們這里都是東北人,我們這里的特產高麗參”,尤其是最后一句“翠花,上酸菜”,一直被大家調侃到現在。
08炊事班的故事(2002)
作為導演尚敬的代表作之一,《炊事班的故事》于2002年首播,第三部于2007年結束。和中間的武林傳說一起,成為了很多90后的童年回憶。洪用巧挑釁,老高最擅長陰謀論,的心理學,周的歇后語,小姜的腦殘,的口頭禪。我感謝你給了我新鮮的記憶。
里面的方言元素讓全國人民倍感親切。河南口音的,說粵語的班長洪,東北話的達州、小江、,山東的老高,還有分別說四川話、閩南話、天津話、三晉話的客串角色。南方口音北方口音的方言大雜燴不下十種,消除了人們對方言的偏執理解。
09城市男性和女性(2003年)
這部劇是尚敬和寧財神的首次合作。以前的情景喜劇大多都是父母曇花一現。這部劇之一次把場景放在大城市的廣告公司,突出了流浪者的各種經歷。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有鮮明的特點,如天生愛美的蘇,受氣包英雄,胡說八道的湯姆,黑肚皮的倒霉鬼,風情萬種的母老虎安娜。
在幾十家3A廣告公司里,他們合作演繹過很多可笑的形象。這部情景喜劇作為《武林傳奇》的前身,題材和內容都很精彩,但是沒有火。
10家庭有孩子(2005年)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似乎都一樣。小肩膀大書包,上學……”這部劇是無數人的童年回憶,也是最早的快樂源泉。到目前為止,很多人壓力大的時候,都會拿出來翻倍。急躁但心地善良的劉梅,豁達寬容幽默的夏東海,聰明又有點自大的夏雪,家里的小丑劉星,還有可愛乖巧的于霞,這個家里發生的各種趣事都讓人忍俊不禁。
在孩子與父母之間,孩子與孩子之間,父親與母親之間,在孩子的爺爺、奶奶、生父、生母的介入下,《有孩子的家庭》不時上演“你唱完我就上臺”的熱鬧場面,在幽默的日常瑣事中給電視機前的父母和孩子帶來一些啟發。
1武林外傳(2006年)
轉眼間,這部劇已經播了13年了。現在還能回憶起里面很多搞笑的情節,還能回憶起那個極其摳門的女掌柜童翔宇,風情萬種卻心地善良。她婆婆和婆婆都很雞賊,教育人要金句頻出。
能“摸葵花”的賊白展堂,一直想洗心革面,卻膽小如鼠;
自詡武功高強,闖蕩江湖的郭芙蓉,喜歡動手動腳。雖然他是一個戰士的女兒,武功也不是很好,是個標準的野蠻女友,但是心地善良。
整天夢想學武當大俠的是廚藝不好的李大嘴。每天,他嘴里總會冒出兩個字:“春蘭春蘭春蘭春蘭……”
呂秀才一直是個學者,三歲時學會了幾千個單詞,五歲時背誦了唐詩。他雖然失意,卻因為說季武明死了而獲得了“關中大英雄”的稱號,并且一心一意對待郭芙蓉。
衡山派掌門人莫小貝,江湖上傳言為“普拉達女魔頭”。其實她是個愛逃學,只想吃糖葫蘆的小姑娘。
寄宿客棧的朱雖然是葵花派的武學高手,但實際上卻是一個經常受人欺負的弱女子。她很漂亮,但是沒有愛情。
邢頭和閆小六,一個夢想破大案的男人,一個正直卻沒有一技之長的男人,一個整天喊著“管好我七叔”的男人。
......
12小地主(2006)
《小地主》是為郭德綱量身打造的100集情景喜劇。有很多來自天津、東北等地的喜劇演員。在里面,幾乎每一集都有一位客串的明星喜劇演員,為這戲劇性的增加增添了不少笑點。
《小地主》講述了主人公劉一家圍繞租房和經營餐館而發生的一系列生活小事件,如感情矛盾、婚姻尷尬、家庭成員矛盾、房東和房客的糾紛、老板和餐館食客的博弈等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立場,導致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處理方式,從而產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體現了普通人特有的生活智慧和幽默感,讓觀眾似曾相識后會心一笑。
一開始,著名喜劇演員侯耀華看完劇本后贊不絕口,隨后推遲了多項活動,全身心投入到劇中的角色,塑造了一個性格非常鮮明、特色鮮明的人物形象。
3衛生隊的故事(2008)
《醫療隊的故事》由尚敬執導,燕妮、高亞麟、劉思言、尹濤、瑞安等演員主演。聚焦空某軍兵站醫療隊,展現了軍隊醫務工作者的精神面貌和拼搏態度,展現了軍隊醫療服務和為戰士服務的成果。
一個伶牙俐齒豆腐心精力充沛的護士長一個憨厚略帶口音的小張一個熱情開朗的男孩一個時尚漂亮的護士一個愛用排比句的劉醫生一個有點小資的耿直但狡猾的機長一個想當飛行員的帥哥李醫生...每個人都是被愛的,他們的互動充滿了玩笑。一些幽默的臺詞與“”有關
14《愛情公寓》(2009年)
《愛情公寓》系列劇情圍繞幾位主角的都市夜生活、糾結的感情、職場經歷展開,以情景喜劇的形式展現愛情故事。幽默的語言、明快的節奏、新穎獨特的表達方式符合年輕人的欣賞口味,對愛情、友情、人生等命題的探討擊中了年輕人的內心。迷人的人物,更時尚生動的線條,讓人眼前一亮。
在拍攝過程中,曾老師的臺詞總是很長很長。當陳赫忘詞時,他會用曾老師標志性的笑聲拖延時間,想詞,有些還真的是糊里糊涂過的。
5《外星人在家里》(2009)
這部電視劇仍然由尚敬執導,講述了一個地球人和外星人組成的家庭的故事。一個頭腦簡單,心地善良的父親,一個瘋狂,熱情而又總是失序的外星母親,一個看似大人卻很有想法的兒子,一個冷靜,聰明,叛逆的外星女兒,個性十足。
有創意的內容空,幽默時尚的風格,讓人感受到家人的溫暖,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珍貴的情感。無疑是情景喜劇的一次新探索。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