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北京東南角的通州臺湖曾是寧靜的農業小鎮。如今,隨著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入駐,一批老舊廠房相繼被改造成演藝新空間,并引來了郎朗、陳敏正等文化名人。“演藝”逐漸變成小鎮新的名片。
音符奏響之后的臺湖,不僅帶來了演藝資源的聚集,更給城市副中心及周邊地區帶來了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從此,鄉村小鎮有了藝術范兒。
(資料圖)
農業小鎮埋下文化種子
從車流如織的東五環來到臺湖,周邊一下子安靜了。鎮域內一條張臺路貫穿東西,串起主要的演藝空間,包括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臺湖演藝車間以及正在改造的臺湖圖書城等。“過去,這里都曾是金黃的麥田、稻田,甚至連張臺路本身也是莊稼地。”在臺湖工作生活30多年的鎮農辦副主任徐德生感慨。
2007年,隨著臺湖圖書城建成,臺湖成為遠近聞名的出版物集散中心,給農業小鎮未來的轉型埋下了文化的種子。2018年底,市委市政府高位謀劃實施《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為臺湖賦予了演藝特色小鎮的功能定位,與張家灣設計小鎮、宋莊藝術創意小鎮一起形成“眾星拱月、串珠成鏈、各美其美”的城市空間和功能布局。自此,臺湖鎮發展迎來了新篇章。
大劇院帶來演藝金招牌
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入駐發展,拉開了臺湖轉型發展的序幕。
2012年至2018年,經過6年建設,一座座米黃色的建筑在臺湖鎮中心區拔地而起。國家大劇院臺湖劇場、臺湖露天劇場、演員住宿樓、藝術交流樓、舞美設計用房等嶄新的藝術空間在此拔節生長,為傳統的農業小鎮增添了優雅的藝術氣息。
每逢周末,都是臺湖劇場最熱鬧的時候。下午2點左右,從全市各區趕來的樂迷滿懷對音樂的憧憬,攜朋帶友、歡笑入場,期盼與音樂家們共度美好的藝術周末。劇場的經典惠民品牌“臺湖星期音樂會”,備受樂迷們的歡迎。自2018年9月開放以來,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以高質量的劇院運營和節目策劃,為觀眾帶來了“臺湖星期音樂會”“臺湖爵士音樂節”“臺湖演藝藝術周”等經典品牌,獲得了廣泛影響力。截至目前,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共完成演出超200場,2萬余名演職人員到中心進行排演,超7萬名觀眾到劇場觀看演出。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已成為臺湖演藝小鎮的“金”字招牌,頭部帶動效應充分顯現。
“臺湖舞美藝術中心既要成為經典藝術作品技術制作的主要組成部分,又要努力成為百姓喜愛的文化休閑打卡地。”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綜合管理部部長孫洋介紹,“這里正籌備成立臺湖舞美藝術博物館,觀眾可以在舞美工坊看到舞臺、服裝、道具的制作過程。”
演藝產業和資源集聚發展
在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的頭部帶動下,更多藝術資源和文化名人開始在臺湖集聚發展。2021年8月,郎朗工作室在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成立,此后,郎朗和妻子吉娜分別于2022年和2023年在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舉辦鋼琴大師課。同樣是在兩年前入駐臺湖的還有知名服裝造型設計師陳敏正以及他的團隊。去年,他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服裝化妝造型總監,帶領團隊將一個個創意巧思從臺湖帶到鳥巢。
由過去養魚車間改造而成的臺湖演藝車間如今也變成了文化劇場。目前,臺湖演藝車間已取得營業性演出備案,雙益發演藝中心劇場和月光林地·愛劇場均通過驗收取得演出場所經營單位備案,臺湖演藝小鎮在市場化運作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北京交響樂團永久團址已確定落戶臺湖,各類演藝產業和資源集聚效應顯著。
臺湖鎮黨委書記古劍表示,接下來,臺湖演藝小鎮將繼續發揮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的功能和引領作用,同時以張臺路作為產業發展主軸,充分利用環球主題公園的產業溢出效應,重點做好臺湖圖書城、京城重工、雨潤食品廠等項目的改造更新,發展以演藝、文創及配套服務為主的特而精產業,打造展示城市副中心文化魅力的新名片。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