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生物多樣性主題發布會。記者了解到,2022年,北京市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為71.1,實現連續多年穩定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優良。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北京市嚴格落實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統籌部署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工作,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任務納入每年的污染防治攻堅戰行動計劃推進落實。不斷完善法規制度,逐步健全空間保護體系,大力提升監督執法水平。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自然生態保護取得積極進展。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曹志萍介紹,一個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好不好,可以通過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的高低反映出來。EI是一個統籌考慮城市尺度環境質量、生態空間格局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狀況的綜合性指數,能夠客觀評價區域內生態環境質量的優劣程度。
按照《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北京市持續對全市及各區生態環境質量進行統一監測評價。2022年,北京市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高,全市EI為71.1,同比增長0.4%,實現連續多年穩定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優良。
從2022年的評價結果來看,集中建設區、生態保護紅線、綠化隔離地區生態環境狀況均為良好。其中,中心城區集中建設區生態環境質量普遍提升,植被覆蓋指數優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綠地服務指數64.4,持續提高,東城區、西城區綠地服務能力尤為突出,城市生態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生態保護紅線EI為72.9,比上年提高2.3%,生態系統質量和服務功能持續提升。綠化隔離地區植被覆蓋度顯著提升,近五年增長了10.9%,生態環境質量指數提高了6.2%。大尺度森林景觀已成規模,生境連通性增強,“近自然化”特色突出,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明顯提高,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