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本期的江城黨建。2020年,一場特殊的動員會,為船營區的鄉村振興發展打開了源頭活水,提供了創新引擎。
(資料圖片)
為了解決當時農村干部素質能力較弱、人才匱乏問題,船營區委組建聯村黨委,從區直機關部門中選派20多名優秀年輕干部參與聯村黨委工作,下鄉助力鄉村振興,村里的老百姓習慣地叫他們“興村干部”。
“興村干部”宋海龍工作的村,叫太平村,村里的太平河道一直用于農田灌溉、防洪泄洪。然而,河道兩側的商家經常亂丟垃圾,河道成了泛著臭味的垃圾場。
可真要下手干時,資金短缺成了繞不過去的難題。
透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的宋海龍積極和區里溝通,協調相關部門,終于弄到了項目資金和車輛設備。
經過連續多個晝夜的清淤,清清溪水唱起了太平的歡歌。宋海龍又帶領村民修建了3.7公里的河堤,在河道兩旁栽種了2000余棵樹木,太平河道煥然一新。
接下來,宋海龍趁熱打鐵,對太平街主街1500米自來水管線進行整改,改善自來水用水質量涉及60余戶,完成太平街路屯分離400延長米,完善路基綠化1000延長米,加蓋環保廁所20個。
圍繞生態環境改善做文章,讓宋海龍找到了振興太平的突破口,他發現每到春暖花開時,河崴子村的太平濕地都會鳥滿天。他隨即聯系了區攝影家協會,在濕地舉辦了一次攝影大賽,為濕地做了一次免費廣告。2022年,有企業主動找到他,要進行保護性開發。這讓宋海龍這樣的興村干部看到了鄉村振興的希望。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這就需要八方聚才俊,各自顯神通。
這片稻田是壹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創始人之一的90后曹曦,便是船營區鄉村振興引才計劃的受益人。
曹曦,地地道道的吉林人,2012年,本科從廈門大學畢業后,到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2017年學成后回到了家鄉。
剛開始創業時,曹曦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一門心思地做好自己的企業,但隨著企業不斷向好,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他發現,想要發展壯大,必須動員更多的農民加入進來,他流轉了周邊4000余畝土地,年產高端稻米50萬公斤,目前已在上海等地擁有了5000個親子家庭固定客戶。
大綏河村八隊村民賈金洋家有8畝地,除了留下2畝口糧地外,全部承包給了曹曦。
曹曦的企業帶動了周邊產業的振興,船營區也積極為優秀人才的發展創造條件,在項目審批、規劃設計等環節提供一切便利條件,壹田農業獲得了“省級返鄉創業基地稱號”,曹曦本人獲得福布斯排行榜30歲以下青年領袖和鄉村文化和旅游帶頭人等榮譽。2021年4月,曹曦光榮地成為一名黨員,他的生態農業項目也帶動了當地508戶農戶創收增收700余萬元。
人才弱,可以派,缺人才,還能引。最終,是要把本地的人才培養出來,從而實現鄉村人才振興的可持續發展。
在新林村,有個人被老百姓親切的稱為“最美兵支書、村里的多面手、群眾的暖心人”,他就是郭遙。
2019年,新林村面臨人員“斷層”、工作“斷檔”困境,是上面派,還是外面請,鄉黨委一時難下決定,走訪群眾摸排時,了解到村里的郭遙很有本事,鄉黨委當即決定,培養本村自己的干部。
項目定下來了,可是發展項目的錢從哪兒出呢?這時的郭遙早已有了主意,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他通過清理各類集體資產,收回資金350萬元。2020年起,在他的帶領下,新林村建設了22棟葡萄種植大棚,今年6月,第一批果實掛滿枝頭,目前,累計產量達10萬斤以上,毛收入達100萬元,純利潤50萬元。
在郭遙的努力下,新林村已成為船營區鄉村振興的示范點,還被評為四星級黨組織,今年7月30日,承辦了船營區的農特產品展銷會,2022年,郭遙被評為“吉林省最美兵支書”。
實現鄉村振興,人才是“金鑰匙”。當優秀的人才腳底沾滿泥土,當創業的初心始終常懷夢想,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間,以宋海龍、曹曦、郭遙為代表的“新農人”,正以“人才之力”為鄉村發展蓄勢加油,為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注入新活力,展現新作為,在希望的田野上開創著幸福的未來。
(松花江網編輯 孫淑平)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