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近年來,各地都在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科技創新之路。從前,提到河南省焦作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煤炭,這座因煤而興的城市,和國內其他能源枯竭型城市一樣,近年來也遇到了經濟衰退、人口流失、城市發展緩慢等一系列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焦作這樣一個中等城市,如何通過科技創新,走出自己的轉型之路。
(資料圖片)
王文戰今年55歲,十年前他辭職創業,用焦作常見的廢煤渣、粉煤灰等固廢做原料,開辦了一家生產生態高強磚的企業。由于產品質量好,價格便宜而且環保,受到了市場的認可。賺到了第一桶金,雄心勃勃的王文戰便想要研發更多綠色建材產品,卻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河南強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文戰:“一個是產品不被大家認可;第二個是資金的受限;第三個更重要的是技術的瓶頸,設備的提供。”
王文戰遇到的困難也是很多中小企業的通病,想要進一步轉型發展,資金、技術、人才等每一個環節都有所不足,想要同時解決這些問題,更是難上加難。
企業的困境也是其所在城市的一個縮影。焦作市作為一個能源枯竭型城市,也亟待轉型。如何幫助企業打通創新鏈條中所需要素,助推企業發展,從而帶動整個城市實現轉型呢?
2021年,通過多地調研和多次討論,焦作市委、市政府牽頭組建了一個集合了政策、產業、高校、研發機構、金融、服務和應用等多種要素的綜合平臺——焦作市產業技術科學院,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一站式服務。
河南強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文戰:“第一,研發場所和平臺;第二,一些設備的共享,減輕了企業的負擔;第三,人員有事業編制,引進的學生更有信心來焦作工作;第四,我們在科技創新中遇到跟哪些高校去對接,哪些知名專家去對接,企業發展中遇到資金屏障的問題,這些政府一點一點都幫我們解決。”
研發能力不足,是很多中小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潘啟東是河南理工大學研究環保材料的專家,在焦作科學院的穿針引線之下,他來到王文戰的強耐新材擔任掛職副總,同時也將先進的技術和研發團隊帶到了企業。
在高校團隊的幫助之下,強耐新材研發出了石膏自流平技術,實現了核心技術突破。
除了幫助企業加強研發能力,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焦作科學院還專門設立了創新創業融資服務中心,綜合企業生產和研發等方面的數據,向銀行批量提供優質企業白名單。2022年,強耐新材因為疫情資金周轉困難時,在10天之內就收到了60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解了燃眉之急。
中小企業轉型創新,有時候欠缺的就是一個方向。田香是一名90后,他的父親經營著一家生產金剛石原材料和加工設備的公司。大學畢業后,田香逐漸參與到公司的管理,父親交給了她一份重要的任務,就是企業轉型。
有了轉型的想法,但是具體要往哪個方向走呢?就在企業舉棋不定的時候,焦作科學院下屬的河南理工大學科技園找到了田香。田香沒有想到,正是這次見面改變了企業的未來。
河南理工大學科技園總經理 李瑞哲:“我們在《自然科學》上看到過,納米級的金剛石用到人體的腫瘤篩查上,在科學界是有這種可能性的,然后我們牽線搭橋,讓高校跟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
檢測試劑盒利用微量元素顯影的技術,一直被國外的公司所壟斷,國內的生物醫藥專家一直希望找到一種替代品。在焦作科學院的推薦下,他們決定試一試金剛石微粒。田香家的企業在金剛石加工領域深耕多年,在設備、原材料和加工技術方面都有著天然的優勢。雙方經過幾次溝通,決定試一試。
在加工技術方面實現了突破,下一步就是進行醫藥應用方面的實驗,可是田香的企業一直以來都是做材料加工的,并沒有醫學實驗的設備。而購買全套的設備需要幾千萬元的投入,田香一下子犯了難。
實驗檢測是科技創新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要自掏腰包去投資一套實驗設備,無疑會增加巨大的研發成本和風險。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的切身難處,焦作科學院出資建設了一套共享實驗室,在運行初期供中小企業免費使用,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試錯成本。
在焦作科學院的幫助之下,如今田香企業研發的試劑盒已經成功研制出了成品,正在進行審批,如果順利,預計將在兩年之內面市。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但是對于焦作這樣的中型城市,不但很難吸引到外來人才,就連本地培養的高校畢業生也大量外流。為了解決本地企業引人難,留人難的問題,焦作科學院專門建立人才蓄水池,引進的人才在當地企業就職,可以同時享有科學院的事業編制,以及企業的薪資待遇。
今年32歲的齊振君是遼寧丹東人,在澳大利亞博士畢業后,2021年作為引進人才來到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從事鈉離子電池的研發工作。
不但在編制上有了保障,政府和企業在生活中也給引入的人才提供了很多幫助。免費的人才公寓,幫配偶找工作,子女入學,這些無微不至的照顧為人才解決了異地安家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可以迅速、高效、全身心投入到研發工作中。而對于齊振君來說,個人待遇之外,他更看重的是中小城市給予年輕人才的充分信任,和更加廣闊的空間。
對于當地企業來說,焦作科學院不單是一個整合各種資源,幫助它們創新的平臺,同時也為企業指明方向、保駕護航。而對于焦作這座城市來說,只有率先幫助企業實現了創新和轉型,再通過“鏈主”企業的帶動,不斷補充和強化本土產業鏈,才能實現整個城市的轉型。
如今,田香的企業在成功轉型升級之后,開始為更多的創業者提供免費的場地和設備,讓他們可以更加輕松地加入到金剛石加工的產業中來。王文戰的企業研發出石膏自流平技術之后,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催生出一個擁有兩千多家企業的新產業。
齊振君供職的多氟多集團這樣的當地龍頭企業,則聯合組建了新材料產業研究院,新能源材料研究院這樣的科研平臺,一方面為城市發展做貢獻,一方面為自身產業鏈的未來做出長遠規劃。
以焦作科學院為平臺,在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之下,目前焦作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超過72%,2021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2家,總數達到306家。焦作正在從一個傳統的能源枯竭型城市,逐漸邁上一條科技創新的轉型之路。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董煜:“對于中小城市來說,創新能夠發揮的邊際作用其實是更大的,往往一個好的產業,一個企業,一項好的政策,對一個中小城市來說就能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作用。焦作打造的這個產業技術科學院平臺,它是以創新為軸,讓產業、企業、資金、信息各個方面能夠圍繞著創新去運轉。對本地區高技術產業的培育,一些新企業的成長,起到了比較好的拉動作用。一旦這些產業和企業成長起來以后,又會從整體上改善這個地方的經濟面貌,改善這個地方的營商環境。這對于全國其他的中小城市和資源枯竭型城市來說,具有比較強的示范意義。”
和大城市相比,中小型城市的創新轉型往往面臨科研能力有限、人才儲備不足等諸多難題,但是通過政府主動作為,揚長避短,依然可以探索出適合自身的創新之路。比如焦作市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方向,打造融合“政產學研金服用”為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幫助企業實現了創新升級,也帶動了城市整體轉型發展。焦作的“重生”,為很多能源枯竭型的中小型城市提供了發展的新思路。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