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舒蘭市按照中央、省、市保護黑土地的有關政策要求,繼續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在5.05萬畝旱田耕地上應用了條帶免耕技術。
據介紹,保護性耕作是一種能夠實現作物穩產高產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可持續發展技術,核心是在耕地地表有農作物秸稈覆蓋的情況下進行少耕播種或免耕播種,有農作物留茬播種、輪作、條帶耕作等多種模式,具有防治耕地揚塵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墑、培肥地力、節本增效、減少秸稈焚燒等作用。
今年春播期間,舒蘭市農業農村局在前幾年工作基礎上,在天德鄉三梁村、法特鎮楊林村、水曲柳鎮五道村組織召開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技術現場會,現場演示秸稈歸行機、條耕機、免耕播種機等農機具使用方法,展示條帶免耕等保護性耕作技術作業效果。吉林省和舒蘭市相關方面人員分別從保護性耕作技術性問題、基地建設及運行情況、舒蘭全市保護性耕作情況等方面進行釋疑解惑。
目前,舒蘭以王忠誠家庭農場為代表的天德、溪河、白旗、法特、朝陽、水曲柳、蓮花、亮甲山八個鄉鎮的40多戶家庭農場購進了多臺免耕播種機,在帶動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明顯的作用。
王忠誠家庭農場用條帶免耕新技術為周邊農戶種了4000多畝玉米。在王忠誠家庭農場帶動下,天德鄉三梁村全村玉米地今年全部使用了條帶免耕作技術。村民張術芳說,今年是第五年采用免耕法了,使用這種免耕技術,既省去了秋天歸攏玉米秸稈的體力和時間,還提高了玉米地保水抗旱能力和出苗率。
舒蘭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他們近年推廣的條帶免耕技術,是一種大壟雙行播種技術(耕作帶),每兩個大壟間留一窄條休閑帶,其優點是抗旱、抗倒伏作用明顯,而且還能提高植株密度。三梁村的一些玉米種植戶說,采用此種條帶免耕法的玉米地,好的地塊每畝可播種玉米7000株-8000株,比傳統種植法多2000株左右,每畝地的玉米產量可提高8%左右。
舒蘭市各相關部門及鄉鎮村引導各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照有關政策規定,引導農戶流轉土地,積極開展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社會化服務,拓寬條帶免耕等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范圍。目前,舒蘭市土地流轉面積已占當地旱田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機械化耕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江城日報全媒體鄔洪亮 通訊員 樊中文)(松花江網編輯 羅安東)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