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當港口科技創新的尖兵
——記2023年度河北大工匠、河北港口集團秦港第六分公司安環部部長、正高級工程師王霄
【資料圖】
【人物名片】王霄,河北港口集團秦港第六分公司安環部部長、正高級工程師。參加工作17年來,他先后完成港口翻車機、堆料機、取料機、裝船機、中央控制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等大型項目的技術規格書編寫、工程監造和整體更新,在助力臨港產業強省發展中勇當先鋒,先后獲得河北省勞動模范、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交通運輸部首屆“最美港航人”、河北大工匠等榮譽。
一身工裝、一架眼鏡,總愛面帶微笑,身上透露出一種文質彬彬、儒雅的氣質,這是王霄給人的第一印象。在河北港口集團秦港第六分公司,提起王霄,領導和同事們都會齊聲夸贊,“他是我們公司科技創新的尖兵、發明創造的頂梁柱!”“他可是個愛鉆研的人,為港口解決了不少難題。”……
王霄出生在山西一個小山村,兒時對大海的向往,讓他高考時報考了燕山大學,攻讀檢測技術自動化裝置專業,后以優異成績連讀碩士研究生。讀研期間,他參與了秦皇島港一項技改課題,當完成后看到機械歡快運轉時,他在心里篤定:港口天地大有可為,自己所學有了用武之地。
王霄畢業后進入秦皇島港六公司工作,職業生涯的第一個重要項目就是負責公司裝船機控制系統升級改造項目的設計、安裝與調試。對于具有扎實理論基礎的他來說,第一次面對如此昂貴的設備,面對上千個點的編程任務,并且新舊系統安裝切換時間只有8個小時,壓力還是蠻大的。他變壓力為動力,在大量調研之后,創造性地采用新舊系統并聯調試法,既避免了調試對生產的影響,又保證了程序的穩定可靠。
由于先期做了大量工作,1號、2號裝船機順利完成安裝調試,均一次試機成功。但當3號裝船機開始安裝時,正趕上參與中控通信部分的外方調試人員完結項目而去。怎么辦?是高薪請外方工程師回來,還是自己做?王霄面臨艱難選擇。他抓緊時間仔細研讀了幾百頁的英文使用手冊,同時展開大量實驗,最終獨立完成了程序編寫和調試,一次試機成功。那一天,他站在裝船機頂端大聲歡呼,盡情享受成功的喜悅。也正是從那一天起,王霄更加堅定了扎根港口的信念,激發了對創新發明的無限熱情,從此走上癡迷科技創新之路。
翻車機壓車梁故障一直是影響港口卸車生產的多發故障,輕則降低卸車效率,重則造成機損事故。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王霄查閱資料,請教電工師傅,在凜冽的寒風中觀察壓車梁動作,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回到辦公室,再拿上磁鐵、限位反復實驗,經常忘記了時間和吃飯,“那段日子吃什么都不香,滿腦子都是翻車機的影子。”王霄說。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王霄拿出應急預案和保養措施之后,極大降低了故障率。但是,他并沒有止步,覺得故障率還是有點高。他又進一步查閱圖紙,清點庫存,到現場測量,最終制定了一個既能利用現有庫存材料,又能在不影響生產的情況下快速改造的最優方案。很快,第一批改造完成,在幾個月里故障率保持為零。后來,這一技術在秦皇島港全港推廣。
王霄說,他努力發明創造的目標就是:踐行工匠精神,獻身臨港產業強省事業。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雙輪驅動”,讓港口向著零運行故障、降耗增產的目標闊步邁進。
他細心分析研究港口生產調度的制約因素,創新提出了三垛位兩煤種推拉式卸車法。這個先進操作法利用原有場地擴展堆存能力,有效解決了港口場存能力小的短板,運用室內推演法加強精細化管理,將服務向上下游供應鏈延伸,大大提升了服務質量。基于此,六公司先后13次刷新裝卸生產記錄,摘得河北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獎。
王霄創新的源泉不僅來自港口生產之需,更來自職工所盼。翻車機司機經常反映操作臺的指示燈“虛亮”,嚴重干擾了正常作業。王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翻閱了大量資料后,自掏腰包買來電子元器件,設計出七八個電路組合方案逐一試驗,最終使得燈光實現了正常顯示。司機們向王霄伸出了大拇指:“你這個小小的電路塊,可解決了大問題!”
王霄的發明創造不勝枚舉,先后完成了秦皇島港煤三期翻車機、堆料機、中央控制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等多項大型設備和系統的技術規格書編寫、工程監造和整體更新,主持完成“基于能效流程圖的驅動系統能效轉換建模及節能技術”“翻車機系統驅動故障綜合監測系統”等科學技術項目60余項,獲得國家專利19項,參與編寫河北省地方標準5項,獲得中國港口科技進步獎4項、河北省科技成果鑒定10項、秦皇島市科技進步獎3項、河北港口集團科技進步獎25項,這些科技成果每年創造經濟效益2400多萬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王霄深知團隊創新的重要性,他編寫技術培訓資料3萬余字,通過組織業務培訓、技術比武、經驗交流、小改小革等形式,向職工們傳授科技知識和創新意識,造就了一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創新型港口職工隊伍,為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河北省總工會供稿)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