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原標題:
山東: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的平臺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馮帆
【國際博物館日專題報道】
本報訊(記者趙秋麗、馮帆)日前,在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山東主場活動上,山東博物館“海岱日新——山東歷史文化陳列”全新亮相,展覽面積5000平方米,展出文物2000余件。展覽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媒體、新技術,藝術與科技融合,實現展覽信息的多樣化傳達,面向不同層次觀眾提供多元化的展覽體驗,提高了展覽的可視性、互動性,帶給觀眾全新的體驗和感動。
“展覽是山東省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之一,是山東省公共文化事業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物館領域重要文化工程。山東博物館將以此為契機,打造中華文化對外傳播新高地,講好‘中國故事’‘山東篇章’,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說。
為進一步推動文物“活”起來,在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山東主場活動中,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與中國電信山東分公司共同簽署“5G+博物館”合作框架協議,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合作開展文物保護利用,加快數字信息技術在文物領域的應用推廣,共同推動山東省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
中小博物館是山東省博物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提升中小博物館綜合業務水平,山東省文旅廳將實施“全省中小博物館三年提升行動”,組織國有大館對中小博物館在藏品管理、陳列展覽、社會教育、文創產品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一對一”的對口支援。目前全省共有170家博物館開展結對支援,現場舉行了“全省中小博物館三年提升行動”啟動暨第一批博物館代表簽約儀式。
此外,山東省各級文旅部門、各博物館圍繞“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精心組織策劃了社會教育活動270余場,公益鑒定、公益講座等惠民活動120余場,文創產品展銷、博物館研學等提振文旅消費項目160余項,旨在通過富有創意、彰顯特色的各類活動和項目,搭建起博物館與公眾溝通的良好平臺,吸引觀眾走進博物館,感受古老民族的偉大傳奇、感知蕩氣回腸的時代進步。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