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民進中央提出“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教師負擔”的建議,其中提到,根據教師工作時間和工作強度差異,實行靈活的彈性坐班制。記者采訪發現,本市已有多所中小學在這方面進行探索。
“雙減”政策的實施,延長了學生在校時間,特別是“課后三點半”考驗著學校的服務供給,也相應增加了教師的負擔。為此,昌平區城關小學在為學生減負的同時,提出要為教師減負,探索教師彈性上下班。“總的原則是‘早來早走晚來晚走’。”該校副校長王麗娜說,“早來早走”主要面向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一般每天7點半左右就要到校,因此在統籌課后服務的時候,就不再為班主任安排任務。班主任一般在下午4點50分之后就可以離校。”
與此同時,所有的科任教師也不是每天都要在5點半之后才能離校。“指導興趣社團的除了學校教師,還有外聘教師,也有志愿服務的家長,所以我們會通過綜合統籌,讓科任教師每周有兩到三天的時間也可以彈性離校。”王麗娜說,學校還為教師們設置了“公假日”,每學期一天,供教師進行自由調整。
面向承擔學生早到校管理任務的教師,北京市第十中學教育集團內的各小學也盡量不再安排他們參與課后服務,讓這部分教師可以早點兒回家。北京市第十中學常務副校長宋振中說,集團內的中學每個月也為班主任設置了兩個半天的彈性時段,讓班主任可以自由調整。
通州區潞苑小學也明確,不參與課后服務第二個時段的教師可以提早離校。此外,該校每月還為教師們提供兩個半天“請假不計假”的機會,讓他們有時間調整自己的身心。
豐臺二中多年前就推行教師無須打卡坐班的制度,為了讓班主任盡量享受到同等“福利”,該校還要求入職三年之內的新教師擔任副班主任,同時大部分任課教師擔任學生的導師,為學生學業、心理等問題的求助提供更多元的渠道,切實為班主任減壓。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