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越來越發達,大家都選擇在網絡上汲取相關知識內容,比如哈齊客專_黑龍江省內高鐵 ,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問題,小編也是翻閱整理了相應內容,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七客專(黑龍江省高速鐵路)
(資料圖)
來源:中國工業網-工人日報
【奮斗百年,起航新征程,東方潮黑龍江】
原標題:龍騰充滿活力。
工人日報-中國產業網記者張
黑龍江是祖國的糧倉,共和國工業的搖籃。
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年產量達1500億斤,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均居全國之一;中國之一臺水輪發電機組、之一架直升機、之一塊玻璃鋼、之一臺弧焊機器人等多項“全國之一”都在這里誕生。
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的人們,用自己的勤勞和努力,讓中國的飯碗更飽滿,讓中國的工業更強大。
這片土地上孕育的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滋養著億萬中國人民的精神世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奮斗者不斷前行。
回望過去,從刀耕火種到萬物互聯,黑龍江人以滾石上山的氣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龍江大地正以其寬廣的胸懷孕育著更大的夢想,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改革創新,爭取更大的成就。
“北大倉”的糧食豐收景象。楊銳
抓“五頭五尾”,延伸產業鏈。
谷物、石油、木材、煤。建國以來,這些生產生活所需的重要物資源源不斷地從黑龍江運往祖國四面八方,為國家建設和促進黑龍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單一的產業結構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 *** 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黑龍江的振興發展。 *** 總書記三年內六次視察東北,兩次視察黑龍江。2016年 *** 總書記考察黑龍江時,對黑龍江提出了“五頭五尾”的發展要求。“五頭五尾”就是“油頭轉尾”、“煤頭轉尾”、“糧頭吃尾”、“農頭干尾”。這一發展要求的提出,對改變黑龍江單純依靠資源的局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帶動了整個黑龍江地區的資源開發和深加工,促進了產業升級和人員素質的提高。
周年油田自1959年開發建設以來,已為國家生產原油24.3億噸。持續穩定的生產為國家石油安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現在的黑土榨油不僅注重數量和質量,深加工也做得很好。
2020年10月26日,大慶石化公司煉油結構調整升級項目120萬噸/年連續重整裝置生產高辛烷值汽油,標志著該項目全部建成投產,進入正常生產階段。同年10月底,宏偉清華26萬噸C4綜合利用項目進入正常生產階段,開始每天承接200-400噸混合C4化工原料。
石化行業接連不斷的好消息,充分證明了龍江大地上的“油頭”在變大,“尾巴”在拉長。作為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開發及深加工的萬億級產業集群骨干,2020年,黑龍江省實現了新突破:全省實施項目97個,總投資403.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36.8億元。
目前,黑龍江已形成完整的“端到端”產業鏈,全省煉油產能超過2500萬噸。
黑龍江不僅在“轉頭為尾”方面有所改變,而且在“耕者有其頭,工者有其尾”,“以糧為頭,食為尾”方面也有所改變。
“我送了460多噸大米,以1.75元的價格入庫。因為我們是綠色種植,自己加工銷售,能比正常種植多賺三四千元。”回憶起今年年初的賣糧收入,富錦童軍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民曲迎軍仍在感慨,“糧頭吃尾”、“農頭干尾”讓農民改變了種植方式和經營方式,帶來了收入的可喜變化。
黑龍江糧食生產是“十七連收”。2020年,全省糧食總產量躍上1500億斤新臺階,總產量和商品量均居全國之一。
黑龍江作為傳統的農業種植區,不僅思考如何種好,還研究如何賣好,如何不斷延伸產業鏈,如何通過精深加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黑龍江一直抓好“糧頭吃尾”和“農頭干尾”,大力實施“十萬”培育行動,加快把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打造成全省之一支柱產業。
僅2020年,黑龍江就將推進建設2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國新增“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4個,全國新增農業產業強鎮12個;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589家,比2019年底增加104家;李毅佳現代農業產業園、巴彥宏會展等重大項目相繼落戶黑龍江并投入運營。
糧倉穩固,龍江富庶。黑龍江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王兆賢曾透露過這樣一組數據:“2020年,黑龍江省農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168元,同比增長7.9%。農業對全省GDP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發揮了穩定‘基本菜’的重要作用,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全省之一產業增加值達到3438.3億元,同比增長2.9%,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5.1%。”
②:國內1.5萬噸自由鍛造液壓機和630噸米機械手的工作場景。陳建軍攝
從工業主導到多樣化的演變
中國鐘毅、哈爾濱電氣集團、東北輕合金...這些著名的國有企業在共和國剛剛成立時為新中國的工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黑龍江被譽為“共和國工業的搖籃”。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這些老牌國企存在的機制不順、體制不活、與時代發展速度不匹配等問題已經顯現出來。為此,黑龍江在“老字號”轉型升級上不斷出實招,讓一大批老國企通過創新發展煥發青春。
“十三五”期間,黑龍江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組建龍江森工集團、伊春森工集團、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北大荒農墾集團,走企業化、市場化轉型發展之路。推進國有資本戰略性重組,組建7家省級產業投資集團,進一步發揮國有企業投融資平臺作用。
在國內項目扎實有序推進的同時,海外也傳來項目進展順利的好消息。由黑龍江建設投資集團承建的岡比亞商河區路橋項目法托托橋也于近日順利合龍。
在黑龍江,改革一直是國企不斷攻克的“硬骨頭”。“我們制定了《黑龍江省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明確了改革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據黑龍江省國資委負責人介紹,黑龍江省國資委注重在改革中不斷發揮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爭當復工復產、保障能源安全和穩定就業的排頭兵,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向省內18家銀行推送61筆融資需求,拓寬企業復工復產融資渠道。
“老字號”國企改革三年,企業不斷煥發新的活力,人力資源內生動力不斷被激活。目前,黑龍江國有“老字號”企業改革已初步形成內部管理者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運行機制。
“同職級,按綜合績效考核,工資差距可高達2.5倍。”黑龍江省建設投資集團負責人介紹,實行工資總額預算和全員績效管理機制,通過市場對標結果建立和完善差別化薪酬分配制度,拉大工資分配差距。同時,企業在市場上選調了587個中層管理崗位。
與此同時,“新字號”也越來越大。今年一季度,黑龍江省裝備工業實現快速增長,增加值同比增長38.2%,同比增長72.5%。
黑龍江之一家芯片企業穆棱易貝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落戶穆棱。北方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是黑龍江省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中培育的典型企業之一。2020年是新一輪科技企業三年行動計劃落下帷幕之年,黑龍江省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2020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1900家,同比增長50%以上。黑龍江省通過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評估3435家,同比增長65%。其增速位居東北三省之一,全國第11。
近年來,黑龍江省在裝備、能源化工、食品加工、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等7個重點產業領域規劃部署了17個省級科技重大項目,著力提升科技創新對百億企業、千億產業、萬億產業集群發展的持續支撐能力,打造振興發展新引擎。
通過積極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項目建設,實施《東北地區培育發展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黑龍江省出臺了《黑龍江省培育發展新興產業三年實施方案》,重點培育生物醫藥、云計算、石墨新材料、清潔能源裝備、機器人等五大新興產業集群,支持發展一批新興產業重點項目, 如黑龍江北方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IDC大數據產業園一期項目,總投資40.7%。
黑龍江省通過實施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實現了科技型企業質量和數量雙升的培育。據統計,全省新注冊科技企業40031家。中小型科技企業數量從2018年的1721家增加到2020年的3435家,年均增長45.42%。累計銷售收入或估值超過5億元的創新型龍頭企業57家,新三板掛牌新技術企業16家。這些“新名字”企業成為新時期推動黑龍江轉型發展的蓬勃力量。
③圖:哈齊高鐵松花江大橋與100多年前修建的濱州鐵路橋并肩而立。資料圖片
④:中國龍江森工集團東方紅林業局林場日出景象。資料圖片
⑤:大慶油田作業現場。趙永安
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干事創業土壤。
如果說糧食滿倉和產業轉型為黑龍江新時期的發展帶來了硬件升級,那么營商環境的優化升級將在軟件建設上創造更好的創業土壤。
2019年5月,深圳與哈爾濱合作建設深圳(哈爾濱)工業園。之后多次上演“沈哈速度”:11天土方開工,36天拿到施工許可證,63天科技總部綜合展廳封頂,當年25.5萬平方米科技總部大型工程開工封頂。
“沈哈工業園是哈爾濱新區的一面旗幟。復制深圳經驗,向全市、全省推廣,是深哈工業園的功能之一。目前,沈哈工業園已吸引153家企業注冊,企業將于今年10月正式入駐。”深圳(哈爾濱)工業園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玉剛說。
“深哈速度”的實現,離不開黑龍江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善服務”改革的不斷深化,離不開“一張網”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的初步形成。
根據2021年黑龍江省 *** 工作報告中的數字,全省政務服務網上可用率省級達到97.8%,市縣達到90.1%。在全省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在項目中推廣“首席服務員”和“承諾開工”制度,賦予哈爾濱新區省級管理權限。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2個工作日以內。
良好的營商環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時間回到2019年。當年3月1日起施行的《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明確提出,要在黑龍江形成“在不求人經商”的營商環境。簡政放權、減稅降費、優化服務、強化監管……一年多后,一系列組合拳讓黑龍江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成為可能。優質的軟環境,換來了各方投資者爭相給黑龍江投下信任票的“硬通貨”。
瑪卡斯特集團計劃總投資120億元的醫藥項目落戶七臺河市,從簽約到項目開工只需42天。該集團董事局主席王龍說:“主要是被黑龍江的資源稟賦和不斷改善的營商環境所吸引。”
圍繞“簡政放權、加強監管、改善服務”改革,黑龍江完成省級權力清單清理更新和省級行政權力事項規范,保留行政權力事項1025項,精簡446項,精簡率30.3%;完成省級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清理,規范60項,取消22項,轉型1項。R&D實行“企業辦一網辦”制度,實行全程網上辦。企業啟動時間普遍從2018年的8.5天壓縮到2~3天,有的地方申請當天就可以拍照;推進企業注銷便利化,設立網上服務區。去年全省注銷企業5.3萬家,其中通過簡易注銷程序注銷3.1萬家;稅務注銷平均時間壓縮至1.7個工作日,即注銷比例為87%。同時,黑龍江省還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對13個市和哈爾濱新區的營商環境進行評估。
今年年初,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局發布的《2020年黑龍江省營商環境監測報告》顯示,近七成市場主體和民眾對黑龍江省營商環境表示滿意。與“2019版”測試報告相比,營商環境滿意度正面選項百分比之和為97.2%,較2019年的87.8%上升了9.4個百分點。
“直到低潮時兩岸加寬,無風攪我孤帆”,一個環境更加宜人、創業更加滿意的黑龍江省正在不斷升級,一幅更美好的龍江發展畫卷正在徐徐展開。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值得期待。
編輯:張靜·祝新
布局和繪圖:張靜
關鍵詞: 黑龍江
責任編輯: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