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哈嘍小伙伴們 ,今天給大家科普一個小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會接觸到長江最后注入什么海_長江入海口 方面的一些說法,有的小伙伴還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關于長江最后注入什么海_長江入海口 的相關內容。
長江最后注入哪個海(長江口)?
正如《三國演義》所寫,“長江滾滾東流,浪花淘盡英雄”。這句話也從側面說明,長江就像古代中國人眼中的英雄一樣,非常壯闊。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的格拉當峰,流經11個省、市、自治區,干流全長6300多公里,最終在上海以北匯入太平洋(東海)。那么長江自古以來就有這么長嗎?長江口的位置有變化嗎?我來一一回答。
學過中學地理的讀者都知道,長江入海口屬于沖積平原,是千百年來滾滾長江水攜帶泥沙形成的。按道理講,幾萬年前長江的長度應該比現在短。怎么標題說比現在長600多公里,總長7000多公里,比世界之一長河尼羅河還長(尼羅河長6800多公里)。
要解釋這個原因,還得從距離今天大理冰期7萬年到1萬年的東海岸地理環境說起。大理冰期是第四紀冰期的最后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國的青藏高原和高海拔山區仍有大量的冰川存在(世界上西伯利亞和北歐仍被冰雪覆蓋)。大量淡水資源凍結在陸地上,此時的海平面比現在的狀態低150-200米。中國近海大陸架出露于地表,渤海、黃海、東海大部為陸地。日本的主島通過現在正對馬海峽的陸地與歐亞大陸相連,那里生活著大量的動植物(當時現在的江浙地區還屬于內陸地區,不是沿海地區)。
此時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因為地勢低,緯度低,基本上沒有冰川積雪覆蓋,形成了縱橫水網的廣闊濕地,一直延伸到東海邊緣的沖繩海槽。也就是說,當時歐亞大陸和琉球群島之間只有一條很深的海槽。今天的科學探索發現,沖繩海槽底部的大量沉積物具有與長江口相同的性質。而且在沉積物中發現了大量的淡水動物化石,也證實了數萬年前確實有河流注入古太平洋。唯一能形成這么多沉積物的河流是“古長江”。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古老的長江從四川盆地奔涌而出,穿過三峽地區,一路吸收其支流的水,匯聚并穿越現今的海岸線,直奔位于上海東南600多公里的沖繩海槽。這是多么壯觀的景象啊。但隨著冰河時代的結束,氣候變暖,大量陸地冰川融化,海平面逐漸上升,驅使長江入海口回到現在的位置。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