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臺套”橫空出世實現“零”的突破,數十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強韌產業鏈,重點產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人近四百臺,構建上千個數字化標志性工業應用場景,鏈接全球百萬家企業和百萬名開發人員……這組“個十百千萬”是了解上海智能制造發展路徑的密碼。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稱,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將于今年5月底出塢,力爭年底交付。這將是從上?!皢⒑健钡挠忠桓叨搜b備的“首臺套”。
(相關資料圖)
“‘首艘’的價值不僅在于產品本身,更代表著新航路的開啟,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是我國造船業繼大型LNG船之后摘取的又一‘皇冠上的明珠’,將帶動我國大型船舶制造實力的再次升級?!鄙虾M飧邩蛟齑邢薰究偨浝怼⒋笮袜]輪項目總設計師陳剛說。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再到廣闊的市場,“首臺套”的突破開啟了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發展的新階段,讓高端制造業的根基更牢、輻射更廣。
與“首臺套”同樣具有帶動作用的還有工業互聯網平臺。致景科技研發的應用在上游生產環節的飛梭智紡工業互聯網系統,已服務織廠超9000家,累計接入織機超60萬臺。“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提升效率有著廣闊的市場需求。以禾旺針織廠為例,引入飛梭智紡系統后,工廠可以對機臺的狀態、故障、停機等進行實時監控,機臺利用率提高22%,生產質量問題降低32%?!敝戮翱萍钾撠熑肃u媛嬌說。
上海謀篇布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不斷提速,發布了首批10家“工賦鏈主”培育企業,打造了30多個有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將著力提升鏈上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積極性和行動力,助推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一批行業標桿示范,并逐步開展面向鏈主上下游、特定產業領域和專精特新企業的數字化“診斷”工作,培育一批專業咨詢服務商為企業“把脈問診”。
智能制造最直觀的“標識”是機器人。目前,新時達機器人超級工廠內,機器人密度已經達到1080臺/萬人,2萬平方米的超級工廠廠房里,只需9名工人負責看線、實施部分需要人工干預的操作,零件裝配、物料運輸、精密焊接、樣品檢測等工序均由機器人完成。通過批量使用機器人,新時達機器人超級工廠用工數量減少80%,產品測試一次性通過率上升15%。相比手工作業,單位面積產出效率提升30%以上。同時,新時達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產線產品的合格率達到99.4%。
上海是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領頭羊”,產業規模和技術實力長期保持領先水平?!皺C器人產業當前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目前,上海重點產業的機器人密度達到388臺/萬人,規上企業機器人密度達到260臺/萬人,是世界機器人密度平均水平的2倍多?!鄙虾J薪浶盼悄苤圃焱七M處副處長吳春平說,到2025年上海工業機器人密度將提升100臺/萬人,著力打造10家行業一流的機器人頭部品牌、100個標桿示范的機器人應用場景、1000億元機器人關聯產業規模。
從“點”到“鏈”再到“圈”,上海正在推進形成智能制造創新融合生態圈,不僅帶動起千億級產業,也實現了萬企“鏈接”。
上海培育了上海電氣數科等30個有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鏈接了全球120萬家企業、861萬臺工業設備、管理資產超6萬億元,工業App超5萬個,凝聚起108萬名開發者。
以智能制造為牽引,上海將超大城市作為數字化技術的最佳試驗場、價值的最好實現地,持續推動5G+、AI+、區塊鏈+、北斗+、安全+等場景開放,讓創新和應用深入到制造業系統和肌理之中。
上海加快打造數字融合生態,一批批標志性產品、創新系統、應用場景正在變成“實景圖”,形成以大平臺鏈接金融、技術等產業發展的“磁力場”,服務制造業加速提質升級。(記者王永前、賈遠琨、龔雯)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