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圖為拱北海關近日公開無害化銷毀近兩年來查獲的毒品,涉及海洛因、大麻等13個毒品品種。梁裕冬 攝
核心閱讀
中國海關通過強化邊境查緝、突出專項打擊、深化合成作戰、夯實基礎工作等舉措,深入推進全國禁毒“清源斷流”專項行動,將打擊毒品走私列為全國海關“國門利劍”聯合行動的重點,全力推動海關緝毒工作取得新成效。
記者 蔡巖紅
將可卡因壓成薄片,藏匿在筆記本電腦里,電腦還能正常開機使用;把毒品溶解到紅酒里,使用機器封裝,外觀與正常紅酒無異……隨著海關打擊毒品走私力度的不斷加大,境外販毒人員不斷變換入境口岸、毒品藏匿方式來逃避打擊。
中國海關通過強化邊境查緝、突出專項打擊、深化合成作戰、夯實基礎工作等舉措,深入推進全國禁毒“清源斷流”專項行動,將打擊毒品走私列為全國海關“國門利劍”聯合行動的重點,全力推動海關緝毒工作取得新成效。記者近日從海關總署獲悉,2022年以來,全國海關共立案偵辦走私毒品犯罪案件1037起,查獲可卡因、冰毒等各類毒品5.3噸。
強化邊境查緝突出專項行動
據海關總署緝私局局長孫志杰介紹,為筑牢國門防線,海關緝私部門強化邊境查緝,組織開展“使命”緝毒專項行動,將西南邊境緝毒工作列為行動重點,部署加強源自“金三角”的毒品查緝力度,構建“邊境一線堵,內陸二線攔,貨運和寄遞渠道同步的立體查緝體系”。
加大對邊境海關緝私部門經費投入力度,加強查緝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查發能力。2022年以來,昆明海關緝私局通過科技賦能、關警協作、跨警種合成作戰等手段,連續在清水河、畹町等口岸查獲貨運渠道走私毒品入境案38起,繳獲冰毒等各類毒品共402.6公斤,抓獲犯罪嫌疑人40人。
近年來,走私、販毒人員越來越多通過互聯網進行勾連,利用網絡平臺發布涉毒信息,使用互聯網社交軟件組群通聯,采用虛擬貨幣等方式在線支付毒資,通過郵遞、快件等方式進行毒品傳遞,交易各環節不見人。
針對走私、販賣新型毒品隱蔽性強、團伙性突出的特點,海關緝私部門根據階段性毒情態勢,及時組織集群打擊、專項打擊,行動戰果突出。γ-羥基丁酸俗稱“神仙水”“聽話水”,對中樞神經系統有強烈的抑制作用,是列入我國規定管制的第一類精神藥品,吸食后會導致暫時性記憶喪失,且因其無色無味常被犯罪分子用于實施犯罪。2022年以來,針對γ-羥基丁酸、三唑侖等毒品走私案件高發,貴陽、南京、上海、廈門等直屬海關緝私局開展集群打擊,繳獲γ-羥基丁酸約2240毫升、三唑侖2167粒,抓獲犯罪嫌疑人183名,為減少毒品危害、持續凈化社會環境作出積極貢獻。
合成作戰實現全鏈條打擊
“隨著我們打擊力度的不斷加大,境外販毒人員不斷變換入境口岸、變換毒品藏匿方式來逃避打擊。”孫志杰說。對此,海關緝私部門不斷完善情報導查、區域協作、部門聯動的緝毒工作機制。
海關緝私部門加強與海關監管、風險部門的緝毒合作,實現部門間信息聯合共享、風險聯合研判、后續聯合處置。在部分直屬海關建立“風險防控及打擊專案專班”,對毒品走私案件實行快速接案、快速鑒定、快速偵辦、快速反饋。口岸查獲涉毒郵包后,啟動快速響應機制,實現處置流程標準化、線索摸排擴大化、查緝成效最大化。
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副司長夏俊進一步介紹說,海關強化口岸監管,加強毒品走私風險分析研判,明確查緝重點,加大布控查驗力度,強化對進出境貨物、物品的查驗和運輸工具的登臨檢查;充分發揮H986、CT機、X光機、底盤機器人等監管查驗設備作用,通過智能審圖、同屏比對等技術方式和手段,提高非侵入式查驗能力;加大人工查驗力度,堅持“存疑必查”;組織舉辦毒品監管查緝專題培訓班,提升一線關員毒品監管查緝意識和能力。
同時,海關監管、風控、緝私等部門密切配合,監管查毒和破案緝毒緊密結合,做到打防一體。海關與公安禁毒部門建立現場執法協作、應急聯系機制,與郵政管理部門協作配合,共同推動落實實名收寄等要求。在旅檢、寄遞等監管現場張貼宣傳海報、放置宣傳手冊、播放宣傳片,提高社會公眾識毒、防毒、拒毒能力,營造良好的全民禁毒氛圍。
海關緝私部門深化與公安禁毒部門合成作戰,不斷提升緝毒工作效能。建立海關緝私與禁毒部門常態化合作機制,及時向禁毒部門通報口岸查發的涉毒信息,整合雙方資源對走私、運輸、販賣毒品犯罪活動實施全鏈條打擊。2022年以來,深圳海關緝私局聯合公安禁毒部門、香港海關開展“云戰-斷流”專項行動,重點打擊貨運渠道毒品走私犯罪活動。截至目前,專項行動各方共查獲冰毒1.48噸、大麻361公斤、可卡因19.3公斤,其中深圳海關緝私局繳獲冰毒564.8公斤。
在國際合作方面,主動融入國際禁毒大局,在亞太地區發起“湄龍”第四期國際聯合執法行動。2022年,通過中國海關與境外執法部門合作,境外執法部門查獲毒品146公斤,抓獲犯罪嫌疑人21人,彰顯中國負責任大國擔當。
夯實基礎提升緝毒工作效能
“近年來,我國毒情形勢整體向好、持續改善,毒品濫用規模持續減少。但與此同時,全球毒潮持續泛濫,毒品走私販運活動持續活躍,我們面臨的緝毒形勢依然復雜多變。”孫志杰坦言。
從走私渠道看,行郵、快件、貨運等渠道均有查獲,其中寄遞渠道風險最為突出,境外毒品通過國際郵包少量、多次、分散入境。此外,貨運渠道大宗毒品走私時有發生,主要為西南邊境“金三角”毒品通過陸路口岸走私入境,以及南美可卡因海運走私至我沿海地區中轉分銷。
走私手法上,販毒人員多采用錢毒分離、人物分離,“互聯網+物流寄遞”的走私、販毒方式,勾連方式由大眾聊天工具向小眾社交工具甚至暗網發展;毒資流轉由互聯網支付向虛擬貨幣等擴展;藏毒方式從簡單偽裝到專業化偽裝藏匿演變。
“從查獲的毒品種類看,γ-羥基丁酸、三唑侖、合成大麻素等新型毒品查獲量增多,這類毒品入境后的濫用危害極大。”孫志杰分析認為,口岸查獲的毒品種類變化與境內毒品濫用情況密切相關,《2022年中國毒情形勢報告》中介紹,海洛因、冰毒等濫用人數較多的常見毒品消費量普遍下降,而全年查處濫用合成大麻素等新精神活性物質人數增多。這與海關在口岸查獲的情況基本一致。
“為防控新型毒品走私,全國海關開展風險聯合研判,及時評估口岸新型毒品走私風險態勢,加強科技設備應用。”夏俊介紹說,海關通過3D成像、切片聚焦、多角度判圖等技術手段,加強新型毒品人工判圖分析,利用拉曼光譜檢測儀或毒品快速檢測板對不明粉末、晶體、疑似毒品進行篩查,及時查控夾藏、偽裝的新型毒品,嚴打新型毒品走私行為。
全國海關緝私部門加強緝毒戰法研究,搜集各口岸查獲的典型案例,及時總結新規律、新特點,有針對性地推出新舉措、新戰法。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