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這東西太害人了,毀了孩子也毀了家庭,害得我傾家蕩產。”焦慮、無奈......這幾天河南新密市魏大哥的一家人都籠罩在這種緊張的氛圍里。作為家里頂梁柱的他,更是感覺天都要塌了,“辛辛苦苦打拼了幾十年,一下全沒了。”
事情還要從今年10月份說起,因為兒子小杰(化名)要上網課,魏大哥就把自己的手機留在家里,自己去煤礦上班。
“一封就封了60天。”直到12月8號,魏大哥才回到家。當天傍晚,他看家里的電費快用完,就向兒子要回了手機,準備充點電費。
(資料圖片)
“我打開微信,微信支付打不開了,我就問孩子微信支付你是不是動了我的支付密碼。”魏大哥說。
感覺到情況不對的魏大哥,趕緊翻看微信的支付賬單,這一查果然發現了問題。
“一看賬單我心都涼了,為啥這錢出去這么多呢,我粗略估計了一下,從10月27日到12月8日,總共花了17萬9千多,將近18萬塊錢。”魏大哥說。
這么多的錢到底去哪兒了?仔細詢問,小杰才說出了實話。
“(記者:他這些錢都花到哪些地方了)主要是游戲。(記者:在游戲上花的是什么錢)應該是買裝備或者皮膚,光充游戲就有156836元。”魏大哥說。
賬單顯示,小杰轉賬支付的對方戶名主要是深圳騰訊天游科技有限公司、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心動網絡。
小杰說,花錢主要是玩游戲買裝備和皮膚,包括“使命召喚”、“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幾款在同學圈子里比較流行的手游。
“都玩過。(記者:都充過錢嗎)就這些騰訊游戲充的最多,其他都是幾千幾百。(記者:這就是游戲界面)對。(記者:花錢買的是啥東西呀)就屏幕上這些。(記者:你給我指一下是哪些東西)這這這。(記者:這有什么用啊)就純屬好看。(記者:這都得多少錢啊)幾千。(記者:這些也是裝備嗎)對。(記者:在游戲中有實際作用嗎)有,有傷害加持,就相當于打別人的話,比別人有多幾個點傷害。(記者:有沒有存在誘導的,比如說公司或者個人誘導你去消費這些行為)有些我喜歡玩的游戲,不充錢沒法玩。”小杰說。
魏大哥從三個銀行卡的賬單發現,小杰充值游戲非常隨意,買東西幾乎不考慮價格,單次消費648元的就有上百條。
“單看11月19號,當天我看這個單子上,一天刷648元的單,刷了17次。我算了算,達到11016元。這是我辛辛苦苦干幾個月才能得到的,他一天就給我消費完了。”魏大哥說。
除了游戲充值外,小杰還在購物平臺買了很多東西,其中就包括5個平板和3個手機。
“(記者:怎么買這么多啊)因為疫情,我想買幾個,哪個先到我就用哪個,后邊的我就給它們退了。”小杰說。
這么密集的消費讓魏大哥十分疑惑,自己的銀行卡支付密碼并沒有告訴孩子,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記者:支付的密碼是怎么弄到的)我用我爸身份證號修改的。(記者:是有人教你還是自己琢磨的)自己琢磨的,琢磨了一天。(記者:你的游戲賬號是用誰的身份證號注冊的呀)用我爸的。”小杰說。
現在小杰已經認識到了錯誤,但錢已經花出去了。魏大哥這兩天正在向游戲平臺申訴,希望能夠挽回一點損失。
騰訊游戲客服回應稱,“請問您想要咨詢未成年人不理性消費的問題嗎?(魏大哥:對對對)您是未成年人本人還是孩子父親(魏大哥:父親)孩子不理性消費的情況,我們這邊也是非常重視的,這邊是必須要通過系統先幫您核實一下當前的情況,小程序的話也是在進行一個資料審核,預計會在10個工作日左右答復您,辛苦您先耐心等待,只要核實存在未成年人的不理性消費,都會妥善退費。”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