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上海彤心雕瓏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備案,在國內私募基金領域引起較大的關注。這家成立于今年3月、注冊資本1000萬元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的創始人,為前睿遠基金私募投資部投資經理童卓。
童卓在業外,并不太為人所知,但其近10多年的從業經歷中,大部分時間離不開一個人——陳光明,作為國內最著名的基金經理之一,陳光明無論是在東證資管的負責人,或創業睿遠基金,均取得了耀眼的成就,而童卓在這個過程中,擔任過東方紅權益研究部的負責人,也擔任過睿遠私募投資部的負責人。業內人稱童卓為陳光明“愛將”并不為過。
彤心雕瓏的辦公地很低調,在上海浦東偏北一隅,基本上接近上海的鄉間,據稱,每天童卓都在此辦公,選擇這個地兒,就是為了安靜,不受干擾。
童卓婉拒了采訪,他說他只是想做個小公司,當個小“匠人”,但希望“長壽”——走得更遠。
彤心雕瓏另一位合伙人桂權,擔任合規風控負責人。桂權介紹說,他主要的任務,就是盯好風控、合規,并且貫徹好議定的經營理念,讓童卓能百分百地精力當好 “匠人”。
桂權也有快18年的資管經歷。2005年進入博時基金,7年間任總裁助理、研究部副總經理等職務,此后分別在民生通惠資管任董秘兼運營總監,在民生人壽保險任董秘、戰略投資部副總等職務,以及2021年進入私募基金行業——任一家私募基金的合規風控負責人。
桂權透露說,彤心雕瓏同樣是做價值投資的,但彤心不一樣的是,會認為自己本身必須是“產業內的人”——是相關產業的經歷者,并有極為深刻的認知與觀察,“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投入相當大的精力與專注力。因此,兩人在探討創業時,討論最多的話題,不是未來如何將基金做大,而是如何做“小”,從而保持充足的專注力。桂權解釋說,公司“彤心雕瓏”的名稱,脫胎于“文心雕龍”,所希望的就是,在資管中,講規則,守規律,認認真真地當匠人,細心地“雕龍”。
桂權說,童卓認為他最擅長的是TMT與高科技領域。這是因為,童卓是中科大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本、碩畢業。在讀時有幸接觸到剛剛成立的科大訊飛,畢業后即創業開公司,設計生產手機的主板,是標準的“行業中人”。以此后十多年資管工作中,無論是做研究員或投資人,TMT、高科技都是他的主要方向,他的產業經驗與他的股票投研工作結合產生了令人贊嘆的投資成果。
桂權還說,像童卓這樣的“產業經驗”與“股票投研”結合得很好的“老匠人”,彤心雕瓏里有好幾位,分管不同的行業,每一位都是獨立的個體,每一位都“做小”,但聯合起來做一個可以走得很遠的“彤心雕瓏”。
桂權反復強調,對于基金的投資人來說,并不會關心你做大做小的,而只會關心持續的,上乘的回報。而對我們資管人來說,應該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持續的60%、70%甚至更高的投資勝率,這是資管人,能夠走遠的惟一路徑。彤心雕瓏未來的合伙人,就是這樣一批在各自所擅長領域的資管“匠人”。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