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905電影網專稿學生是現在觀影的主力軍之一,他們對電影的熱情讓電影人為之欣喜。很多“自來水”影迷也是大學生群體組成。如今,校園路演也成為了電影宣發一個常見的方式。前不久,《流浪地球2》結束“開啟想象力”校園公益路演;電影《龍馬精神》走進中國傳媒大學,卻因觀眾當場的直率點評登上微博熱搜。校園路演為這些電影增添了不少話題度。
從今年的春節檔開始,校園路演似乎也成了電影宣發的標配。電影人樂于擁抱校園,到校園去宣傳自己的作品。不僅是高校,小學和中學也成為導演們往返路演常去的地方。路演究竟有什么意義,讓電影人如此熱衷?
校園路演,本身是一個雙向選擇的結果。學生正是許多電影的目標受眾,本身就想看這些作品。學生們的討論熱情也讓作品得到更高的曝光度,甚至讓一些影片獲得新生。編劇宋方金提到:“周星馳的《大話西游》,票房很失敗,口碑也很失敗。但是在網絡上有一些大學生,開始對《大話西游》進行討論,變成了一種文化熱潮,靠大學生的力量,使得這個電影起死回生,現在變成了一個經典。”
校園路演的組織者通常是學校社團的成員,如《不休不止》在北京大學的路演就是由共青團北京大學委員會組織。這種形式與傳統營銷“電影尋找目標受眾”相反,是突出一種“受眾尋找電影”。一些高校如北大、清華也有不錯的放映設備,學生們對電影人攜帶作品前來放映的活動也十分支持。因此《鈴芽之旅》《不休不止》包括即將上映的《灌籃高手》都選擇提前在高校進行路演。
不同專業的學生,會用自己的知識來評價電影。有不少學生會直率地去點評影片,比如前陣子《龍馬精神》在中國傳媒大學的放映,就遇到學生銳評。而導演、主演成龍是坦然感受了學生的批評,并表示批評是自己前進的動力。
這種看似尷尬的銳評環節,實際上也是創作者和觀眾直接互動的最有效方式。學生群體活躍的思維,也給了電影人很多很有幫助的建議。《流浪地球2》在路演期間,有學生提出了一些自己對系列發展的想法,也讓導演郭帆感嘆收獲良多。《中國乒乓之這個絕地反擊》等題材涉及專業知識的影片,更是針對性地去體育學校進行路演,以此收獲專業反饋。
路演不僅是宣傳的過程,更是一個交流和影響的過程。因為和主創的面對面交流,能讓同學們了解更多關于電影背后的信息,從而對電影萌生起一些自己的想法。或許一些路演,已經在學生之中埋下了種子,日后一些同學會因為這次交流,而走上電影的道路,在未來生根發芽。
在營銷意義之外,校園路演從電影品牌的打造、電影人創作的反饋和電影環境的培養都有著十分正面的意義。我們也欣然看到,電影人和同學們平等地進行交流和互動,去讓中國電影的未來變得更好。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0